严格意义上来讲,《石锁春秋》在我为数不多的执导生涯中是一个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一脸正派),对这部作品的思考和总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嗯,其实我想说这是第一次尝试拍纪录片,恩对,纪录片,这个是我难得的一个完成度很好的作品,天知道以前拍的都是什么玩意,自己班拿出来放都觉得。。。诚然,《石锁春秋》的问题也很明显,有点拖沓,关键画面的缺失,还有叙事手法的老套,都是这部作品不能回避的硬伤,但是还是想说,拍这部片子,很辛苦,这虽然是应该的辛苦,做什么事情都很不易,但是还有有些东西不吐不快,回顾一下这部时长19分钟的片子拍摄过程,几乎第一次拍记录片该犯的错误都有,回忆一下也是挺好的,主要在家也是闲着。。。另外也想通过这部片子说一下三线城市二流学校穷屌丝们大学生拍片子中遇到的问题和一些经验。
为什么拍应该就不用说了吧,为名为利为爱好为专业为获奖为了不闲的蛋疼,那就先说下为什么选择这个,其实最开始我们还是想拍微电影,就是说的剧情片,电影这种形式对任何一个喜好影像的人来说都是梦想,说实话我剧本都写好了,而且手中不止一个剧本,现在还藏着呢,但是考虑再三还是舍弃了,因为我们——没钱。演员也是困扰我们的一大因素,专业演员就不说,就连身边你觉得不错的都未必会有时间来帮你,毕竟很有可能会浪费掉很多的时间,有的时候一场戏一拍一整天,熟的人未必有合适的,不熟的人有张不开嘴,而且不同专业的时间很难协调,光这一项就是个大难题。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缺钱,我认为,我写了很多夜戏,没有灯光设备的情况下基本不可能拍,还有就是我们没有录音设备,声音对影片的影响至关重要,而且我们需要租场地,需要做道具,为了少租场地,我在剧本中已经删减掉了很多场戏,尽量避免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场景出现,即便如此也不能就把宿舍当成主要场景,靠通电话解决所有问题吧。总之种种原因,微电影被我们放在了一边,当时时间其实已经有些紧迫了,我们就决定拍摄纪录片,纪录片对摄像摄影要求不是很高,而且不需要演员,不需要租借场地和器材,其实事实证明我们想的有点简单了,如果能有一套灯光设备对片子的质感会提升好多。
我和老申在做创新项目的时候去过东大寺,亲眼看到过撂石锁的训练,我们在和高红波老师的交谈的时候询问过他,高老师建议我们做撂石锁纪录片,一来撂石锁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就选题而言意义比较重大,二来撂石锁是一种带有表演色彩的传统技艺,一旦呈现出来视觉表现力比较足,于是就把石锁放在第一个,当时的选题还有电影放映员,其实老城改造带来的双龙巷拆迁,还有犹太人在开封的变迁之路也都觉是很不错的题目,不过考虑到一些敏感因素还是放弃了。我们决定先去东大寺探探底,看看有没有拍摄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