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帆书上听了《不被定义的年龄》颇有感触,似乎让我内心深处对于不服老有了一些笃定,年龄不是老的代言词,心态决定一个人的生命状态。
“你对于老年人的直觉反应,会决定你怎么对待眼前的老年人,以及怎么对待未来的自己”。
“年龄观念和寿命之间有着一个非常清晰的关联,对老龄化持最积极看法的受试者比持最消极看法的受试者平均多活了七年半”。
相比于他人的态度,一个人对于自己的态度更重要,就拿我自己的父母来说,爸爸认定自己老了,并且身体不好,天天要惦记着吃药,并且特别在意要吃好睡好,而且经常唉声叹气,好像有多么艰难一样,凡事小心翼翼,生怕有一个闪失,一顿吃不好睡不好就耿耿于怀,稍有困意就得休息,否则就声称难受,而妈妈呢,有一种不服老的态度,天天要走路近万步,哪里疼了忍一下也就过去了,并且主动张罗买菜做饭干家务,干活的劲头不输于年轻人。医院体检爸爸妈妈同样有动脉斑块,爸爸的还不及妈妈的大,却忧心忡忡,妈妈却不以为然。
另外,妈妈更接受新事物,也乐于社交,爸爸就显得古板,并且封闭。
还让我想到最近两年遇见的几个导师,他们都义是年近七旬,但是依然辗转于世界各地传播学问,虽然容颜已老,却有着睿智的眼神,有着年轻的心态。
从此,我不再以自嘲的方式“老了”来应对内心对于年龄的恐惧,而要换一种方式用“只有活着,没有老了”的态度面对年龄问题,不被年龄束缚,不以年龄定义自己的生命状态,而要活出自己想要的生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