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讲的是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所遇到的一切问题:
我孩子总是胆小怕人怎么办?总是爱哭咋回事?
有的家长说我孩子一天夸到晚,怎么还是没有自信?!
我孩子做作业太拖拉,白天睁眼就开始催,一直催到上床睡觉,简直要了老命!
那也有的家长说,我家孩子一天到晚都在搞破坏,没干一点正经事儿,一点儿都不随我,这是哪里出了问题?
遇到这些问题,先别太着急,一般不是咱血脉出了问题,而十有八九问题就出在我们家长自己身上。
相信很多家长一听到这都会感觉特别冤,咱们一天到晚把屎把尿、风吹日晒、提心吊胆的还不都是为了他们好么?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我们其实一点都不了解自己的孩子。
有的家长可能会反驳了:“我闭着眼睛就知道他下一个动作要干什么!没有人比我更了解他了!”
其实,你了解的只是他的行为,而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你其实是不了解的。
很多家长很多时候都迷信于“要塑造孩子的个性”,“要给孩子培养出好的品行来”,但是在明白如何做好一个好家长之前,孩子已经开始通过观察父母以及周围环境来为自己塑造个性、品行了。
也就是说,当你感觉孩子还是一张白纸、一块橡皮泥等你来发挥的时候,孩子早已经开始塑造自己的特质了。就是说,孩子对自己的塑造,走在了你的前面。
所以,我们要想真正去解决家庭教育中的种种问题,还是要从了解孩子开始,要刷新我们对孩子的认知。
作者在书中提出,我们首先要知道孩子对归属感有强烈的需求,因为孩子也是社会的产物,那么孩子从出生开始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获得自己的定位,注意,“定位”这个词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作者说,孩子是通过观察和思考去确定自己的定位的,每个孩子生来就非常善于观察,比如:父母之间的相处方式、家里老大老二之间的相处等,但是当他们对家庭里观察到的事情进行解释时,却容易产生错误,然后他们在寻找自己的定位和价值感时使用的就是这些错误的理解和定论,而这些错误的理解和定论在童年如果一次次地被他们验证,就会对他们产生终生的影响;就像我们成人一样,有的人自私敏感孤僻,而有的人好奇、乐观、热情等,有截然不同的表现。
你希望你的孩子长大后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作者用一个个深入浅出的案例提醒我们,孩子要鼓励,但是不能过度赞美;孩子要自由,但是不能纵容;孩子在我们面前是孩子,但是我们都是人,在相处的时候也要考虑一下自己的权利……
我们每一个父母面对自己的孩子时,要赢得的不是挑战,而是爱和尊重,以及相伴中的彼此成长!
《孩子:挑战》这本书,不仅能带我们一步步跳脱出来,反观自己的育儿方式,并且能帮我们用科学的心理学知识觉察到自己的个体情绪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