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毕业季,不同岗位涌进各种各样的实习生,你是怎样的职场新人呢?
记得还是新人的我,典型的伸手党,执行力差,人生没经历什么大起大落,又年轻气盛。只要不是顺着我的事,感觉就好像全世界都抛弃我一样。正因此与人相处激发不同的矛盾和冲突。那时的我遇到矛盾冲突时,本着不要吵架就好,闹翻了就不好。通常选择自己离开或者让他们远离我的方式,大家冷静下来,就能解决问题。说白了就是逃避、冷战。我不喜欢这种处理方式却用了这种方式。
初涉社会,你独自面对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也许与同事责权发生冲突,也许与舍友同住不习惯发生冲突,就连买菜讨价还价都有可能发生冲突。然而你无法完全避免冲突,也很难改变别人在冲突中的表现。但,你能改变自己的表现。美国公共对话专家达纳•卡斯帕森创造了独特的冲突解决技巧(“有效社交的17个原则”)以更为优雅和更具技巧性的方法化解冲突,走出困境。看完她的新书《解决冲突的关键技巧:如何增加你的有效社交》感触甚深。
回想过去面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冲突,大家会单方面采取回避、迁就、强迫或者妥协的方式,然而达纳•卡斯帕森却告诉我们这些方式只会让冲突更加激化,都是无效社交方式。正所谓 “一个巴掌拍不响”,只有你和与你对话的人才能让冲突得到持久性解决并令冲突双方都从中受益。
达纳•卡斯帕森从正反向出发,展示了创造性谈话和破坏性谈话可能造成的两种后果,通过正向的练习题,改变我们的表达方式。
(1)冲突时,聆听字面背后的意思,别不要只听攻击性的语言。
(2)自己处于攻击模式时,试着只对事件描述,表明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试着填补括号的内容。 当(触发性事件)发生时,我感觉(当下的情绪),因为(我的需求或利益)对我真的很重要。 你愿意(考虑一种可行的做法)吗?
(3)区分需求、利益和行动计划。每一种行动计划都是为了满足一种需求,或获得一种利益。 【行动计划】我正在组织一个读书俱乐部,【利益】我想要这样一群朋友【需求】群体
(4)聆听时,把情绪当做有用的信号,聆听但不给建议。尤其当情绪高涨时,不要急着回应或给对方建议。提出建议可能会被视为一种表明不想再听下去的行为,一种试图操控或纠正对方的方法,或一种贬低对方需求的行为。
(5)当事情变得更糟时,停止交谈。
(6)弄明白当下境况,把问题搞清楚,明确双方的责任。而不是追究谁对谁错,彼此责备。
(7)相信有效对话是可能的,即便当前看似不太可能。反问自己几个问题 “双方是否愿意进行有效对话?” “如果不愿意,为了让双方都有愿意有效对话,自己需要作出怎样的改变?” “究竟什么使对话吗、难以成效?” “怎样的具体改变能让有效对话成为可能?”
冲突中充满各种可能性,你可以选择改变对话。天下无难事,只因事在人为!经过时间的洗礼,前辈的指引,现在的我遇到冲突会主动化解,虽然有时不奏效,但我还是相信有效对话的可能性。庆幸冷战2年的好友重回无话不说。
真正有效的解决方式是“协同”,通过坦诚沟通,了解双方的差异所在,并努力找出双赢的方案促进有效对话,从根本上解决冲突,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