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对心理学很感兴趣,并且知道心理学对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了解社交心理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人,了解人,更好地与人相处。
社会关系中的我们
意大利人洞穴专家蒙塔尔曾体验了一年离群索居的生活。在一个生活设施齐全的洞穴里,原本就喜欢安静独处的他,起初觉得自在,可时间长了,每日袭来的孤独感几乎让他发狂,甚至想到过自杀。当他从洞穴中走出来重见天日时,人们发现,他脸色苍白,消瘦憔悴,和原先判若两人。面对采访,最后他说了一句感慨:“这次体验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人生的美好在于与人相处。”
蒙塔尔的经历,实际展示了一个很简单的事实:一个人唯有积极融入社会的生活,才能成就更美好的人生。说到这里,我回想了一下自己的生活,那些积极融入社会生活的人,确实会具备更优秀的社会能力(比如组织能力,领导能力等),实际上,他们往往更容易获得社会的认可。
马克思也曾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任何人都离不开社会,社交需要一种心态,认同社交活动的重要性,而不应该甘愿成为一个孤僻的人。
如何在社交中进步
其实并没有天生的社交能手,那些善于社交的人,其实都有一些相似的品质或性格。
首先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自信。自信并不是说教可以习得的,而是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积累来的。如果人们常在某种社交场合获得成功,就会强化其成功的信念,这种信念才会让人增加自信。同样,失败的社交经历会强化一个人失败的感觉,甚至产生“习得性无助”(因为反复社交失败的经历而放弃社交的倾向)。
“习得性无助”会对人造成极大的困扰,所以为了避免这种负面思维对我们的不良影响,我们就要积极与外界交往,不断增加社交成功的经验,从而在成功中获得更大的自信。不要怕,迈出第一步,也许结果并不像我们担心的那样糟糕。
此外,学会悦纳自己,做人热情真诚,懂得南风法则(温和比严肃更能俘获人心),适当的自我暴露等等,在交际中注意这些都能让我们更善于与人相处,在相处中观察,在相处中进步。
在社交中调控情绪
这里所强调的,是不要被他人的情绪左右。作为社会人,我们很多时候都需要与他人打交道。他人的情绪,他人的处世态度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情绪。情绪会由一个人传递给另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一次面对面的谈话,朋友圈微博的动态,喜欢的一首歌,感染性强的一部电影,都可以传递情绪。倾听与感受在社交中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在接受情绪传递的同时调控情绪,也是十分重要的。
积极的情绪往往带给我们正面的影响,而消极的情绪,往往让我们陷入低沉。还是联系实际地说,就疫情爆发以来,官方媒体陆续实时更新全国感染的具体人数,一些自媒体先后曝光了一些连带引发的社会问题,先前的舆论环境,可以说是比较压抑的。当这些真实的讯息全都压缩在一个小小的手机屏幕里被我们翻阅时,我想,随之生产在我们脑海里的负面情绪,如果不正确对待,的确会对自身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我们要知道,正视当下所处的危机,看到问题所在,不仅是普通百姓应当做到的,更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和党要落实的。我们所担心的,政府也一定在担心,并担起责任用实际行动在解决问题,除了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保护好自己,我们没有能力去代替医生,代替政府,力挽狂澜。
所以面对社会问题,担心大局是一方面,管好自己是一方面,相信别人也是一方面。这应当是我看了危机传播之后,在这本书里领会到的新知识。
处于危机环伺的社会里,我们更要学会社交,而不是成为一个冷冰冰的,我们所认为的,酷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