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图是2008年的银行信用卡的ER图,目前可以看到这图,图中的Entity的条目非常满当,非常拥挤,每一个Entity以及ValueObject由大量的属性构成。
到了2012年,当时的股票交易系统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的架构,此时系统构图看着还是比较简洁的一种,但是到了后面就如下图所示了
2016年的股票交易系统,就变得异常的复杂了,想维护起来都是异常困难。
到了2018年,此时的保险项目的微服务架构形成了目前的形式。从上至下分别为
API service
, composition service
, 以及core service
,从上至下,相当于从infrastructor
慢慢形成组成API service
,然后再有不同的API,组成相应的核心服务。这样的架构属于数据驱动架构,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作为解耦。对于图中间的ESB,在之前的设计中可以理解为路由,比如一个请求入到ESB中,ESB会根据相应的数据,将请求导向相应的位置中去,图中左侧的web可以理解为每一个模块,这样一套ESB系统的投入差不多在千万级别左右,这样的系统适合用于分布式系统中,一般设置这种系统的规模,人数应该在400-500人左右才会设置这样的系统。
于此同时,在结合上面几个图,开始时候很简洁明了,到后面的及其复杂,因此我们考虑架构的时候应该把时间因素结合进去。
我们在架构的时候会遇到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图中左侧的STORIES,可以理解为统一语言,在统一语言的基础的进行拆分,但是问题也随之出现,随着左侧的拆分,拆分粒度越细小,系统设计得越烂。
理想的架构思想应该是和进化论一样,随时时间的推移而进行演变,也就引导了下一步:适应度方程(Fitness Function)。
在图中,右侧的色彩块,每一个像素都代表着一种颜色,要让右边无规则的色彩慢慢演化成蒙娜丽莎这幅画,每一个色彩像素都会自动进行调整,往着蒙娜丽莎进行演化,这就是大致的适应度方程的介绍。更多关于适应度方程的介绍,可以上youtube。
架构与组织共同进化,这里的核心词是支撑域,核心域。一个团队的支撑域可能就是另一个团队的核心域,每一个团队最核心的任务就是找到属于自身的核心域。
怎样适应进化论?使得架构更具生命力?Evan Bottcher提出一下概念,也就是这个圆形图案,要坚持四个原则
fast feedback
repeatability
simplicity
clean code
于此同时必须考虑到时间维度,将时间的考量纳入系统架构设计中。
并不是在业务领域的绝对正确以及规范就是代表着架构的正确。
同时在分解业务的时候,必须找到团队自身的核心域。
如何找到属于自己团队的核心域,这个得根据clients来具体分析,但是一定要关注时间维度。
在现在的DDD中,一般情况是业务和系统捆绑在一起(??有点不理解这句话)。
一般业务怎么落地? 通常而言,对于目前情况,有两点
-
common language
boundary context
DDD构建快,建模快,但是不能盲目用在无限大的领域上。
根据梳理过后的需求,抽离出领域模型
一下均为实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