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陈春花教授的书,对一句话深有感触――营销的本质是理解顾客。当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突然想到,其实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建立在理解对方的基础上的。不管对方是好是坏,不管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你的标准和期望值,如果都能够给予他理解,就不会在人际关系层面出现问题。当然,对于伤害别人的坏人并不是任由他伤害,而是应该抱有悲天悯人的心态去同情他,然后具备免受伤害的能力,包括躲避直接冲突。
可是我们的生活中得很多人,都太过于我执,比如说,有的人自我防范意识特别强,拒绝很好的沟通或合作,有的人总是希望别人理解他,而不是他试图去理解别人,有的人总怕自己吃亏,有的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为的就是更好的保护自己……而这种我执的行为,最后都没有得到真正的幸福。
面对现实生活中纷繁复杂的现象,我也常常在反思自己的行为,有些行为是在幼年时期形成的,特别不容易从天性中剥离,甚至会被误认为是天性。但是,当你的阅读足够多,你的心足够沉静,你的思考足够深时,你就会发现真实的自己,会明白生命中的一些不良行为其实是可以通过抽丝剥茧的方式去除的。
比如我就是那类总喜欢让别人理解自己的人,一旦遇到别人不理解,总是在心中想词去驳倒对方,哪怕语言犀利到足可以伤害对方也在所不惜。可是这样一来,对方的情感受到伤害,他自然会在心中筑起很厚的防火墙,双方的关系容易跌至冰点,日后想缓和会特别难。
也许这也是任性和刻薄的表现,因为不被理解并不是这世间罕见的事,面对这样的情况一笑了之即可,并不必放在心里。如果非要追根问底,不仅伤了和气,而且还会嫌得自己度量狭窄。
仔细想想,强调别人理解自己的心态也许源于幼童时期妈妈的过度宠爱,因为妈妈什么事都会哄着自己开心。于是我把“被理解了才会得到更多的爱”嵌入了自己的生命中,造成了日后的性格特征。
作为成年人,生活在人世间,每天都会和别人接触,想有幸福的生活,就必须得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一定是建立在深刻理解对方的基础上的。对别人的行为有深度认可和包容,对别人的不理解能够一笑了之,唯有这样,才能练就一颗博大的心,一个面对误解时优雅转身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