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同学聚会散场后,小郑单独约我出去喝酒。酒过半巡,他突然声泪俱下,我惊呆了。询问后才得知,五个月前他的孩子出生后,每个月入不敷出,信用卡都快套不起。
奔三,是人生中最尴尬的时期,上不上下不下,我又何尝不是。
他哭的原因不是苦,而是难以抉择:逃离小城市,去大城市重新开始。但这意味着他要与孩子分离,错过孩子最需要陪伴的日子。选择留在小城市,机会少,这种日子也不知道何时是个头。
这个问题确实挺难的,我仔细帮他分析了各种情况和利弊,都遭到了他的反驳,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好像这种事情已经到了死胡同:没有选择。酒过三巡,不欢而散。真心想帮忙却落了个好为人师的感觉。
相比于其他同学,我的经历比较丰富,所以经常有同学向我询问建议。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也哭笑不得。甚至经常被嫌弃这个方法我试过,一点效果都没有。给予建议却被反驳得无地自容。
很多问题是没有两全的答案,但是出于什么目的需要他人无法回答的建议呢?
究其原因是他们不想承担责任,而寄希望于回答者给他们明确的答复,将责任转嫁给回答者,或者分担他们的责任。
直到看了《高绩效教练》这本书,我才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他们需要的不是裁判员,而是需要一个教练。
裁判员,替他们解决问题,告诉他们哪里错了,给他们压力。而教练是帮助他们建立觉察感,目标和自信。
指导很容易让人感受到指责,而指责会引起防卫,防卫会降低自我觉察力。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人明明有很大问题可他自己就是没有感觉的原因。因为他的自我防卫不允许自己感觉到自己的错误。只有通过教练,才能令他思考自己的现状。
合格的教练只要学会有效使用GROW模型,就能解除对方的自我保护意识,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分析上,而不是将问题的责任推给别人。
所以正确的对话应该是这样的,
小郑说完两难的选择。
我:你的目标是什么? 小郑:挣更多钱补贴家用。
我:多少钱才够呢? 小郑:至少一个月要一万吧。
我:现在每个月还差多少呢? 小郑:大概5000左右。
我:目前遇到困境是什么呢? 小郑:工作忙,又没有额外收入。
我:非要出去不可吗?是否可以换个工作或者做其他兼职呢? 小郑:能力有限,而且小城市机会少,兼职倒是可以考虑。
我:出去的话,你会选择哪里? 小郑:可能会选择上海吧。
我:如果去上海,打算什么时候出发呢? 小郑:最迟年底吧。
我:那这段时间,需要做些什么呢? 小郑:可能会跟老板说下辞职的事情,和家人说明情况,做好规划。
我:有更好的选择吗? 小郑:或许我可以和老板谈谈加工资的事情,与老婆商量节省开支,顺便再找个兼职(比如写作)。如果不行再出去。
我:如果要做这些事,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呢? 小郑:从现在就开始。
这段对话中,我始终在提问,没有给出具体的建议,也就不用承担相应的责任。做为当事人,在不断的询问中找到方向,这时的他会充满信心,即使我没有给出建议,也会很感激我。因为他得到了最想得到的答案。
一开始你可能会不适应,总是容易介入到对方的问题当中。但当你开始思考对方的问题该如何解决时,教练就开始走向失败了。因为你的介入,会让对方停止对自我现状的思考,也跟不会去考虑自己应该怎么做。所以教练的良好状态使问的人很轻松,只管按照框架提问。被问的人很严肃,绞尽脑汁在考虑问题。
最简单的开始方法,就是当有人问你该怎么办的时候,从目标的问题开始一个一个问起来。
GROW,四组问题问完,基本对方就应该清楚了。
这种方法适用于当别人找你询问怎么办时,当别人听不进建议时,当你认为别人缺乏自我责任时。
只要你把随口给别人建议改成随口就提问,你就是个合格的教练了。
这个方法,学会了吗?
如果还是不知如何提问,点击链接,我会告诉你常用的提问句式。GROW提问句式 - 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