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留校03
我学学余秋雨,
写作,先闭闭眼睛。
哦,原来是放过自己。
鸡汤反反复复折腾我,不是因为鸡汤如梦似幻的食之无肉弃之有味。而是我不知道自己为信念,或者说执念所累。
什么是执念呢?
执念是动词,拿着一个信念去看世界和判断世界。什么是信念呢?如何简单例子,从来都不抄作业作弊的我,
某次考试做了人生第一次弊,我一直觉得刚想起来很羞愧甚至很自责。
我觉得这件事情就开自责,自己不是个东西,其实只是自己的一个念头,而不是事实。
做不作弊是事实,自责那是自己觉得这件事情应该不作弊。抱着不放,心里不安,负能量堆积。
苦了自己,甚至成为不到越矩尝试的胆怯。
曾经鸡汤盛行喝时代,网络疯传,就像成功学迷茫的前十年一样。
现在,大多数人会觉得鸡汤就是轻度(变坏的洗脑,不正常),
而只有少数人才知道,经历过鸡汤的人才知道鸡汤只是一直表达内心渴望改变方式。
就像抖音深夜文案的诉苦故事,背后是渴望改变。
上高四补习的时候,语文老师再说到美句子的时候,努力某个鸡汤句特别厉害的自媒体人。老师方式的评价是缺少灵魂。
那时候不懂啥事鸡汤,只是觉得如同“不是我在剥螃蟹的壳,还是螃蟹在剥我的壳”,听起来很悲伤,很有共鸣。
前不久我才在一次写作成文课上找到原因,不是鸡汤句没价值,而是鸡汤句背后由故事的情感,像BGM,情节到了,泪就有了。
大二上学期,我一直纠结一个问题。我看不明白为什么室友刚上大一的妹妹,时不时每天回答一些激励的文案。
当时我室友觉得他妹妹时不时遇到事情了。但我觉得发一些正能量文案挺不错,说明这女孩子想改变。
现在我才知道不是鸡汤文案的奇怪,而是进入大一其实很多迷茫和落差感的出现。往往一些情绪文案就能够走入心里。
鸡汤不再是鸡汤,而是从众多情绪故事背后,升维找到观点认知,策略,本质。
鸡汤也许能让情感得到共鸣,当时很难让人改变,往往也容易冲动决策。比如刚上大一,我就特别的洗脑于自律。
觉得成为牛逼,自律,自强。
要在圈子出众,啥都能干,别人写作我也写作。别人搞视频自我介绍我也搞。别人看书我也看书,别人搞小红书我也搞小红书。
后来累了,一句大学必做十件事,一个词迷茫。就足以让当时没啥表达能力的我足足搞了大几千子的感触。
一句谁的青春不迷茫,得到的是哦原来有人懂我。这就是我现在的感受。而停留情绪并不能帮助人成长。
让人成长的不是情绪共鸣。而是认知升维。迷茫不是停留在焦虑和忙碌,而是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的缺乏。
当然有从情绪提升到观点还不够,还需要有策略,有本质。我觉得迷茫那就去多读读书,多见见人,多看看世面。
迷茫无非就是方向迷茫和选择迷茫。前者是寻找落脚点和指路,后者是认知匮乏下的恐惧和惯性盲目做事。
回到主题,我个哲学家忘记谁了。他说过一句:“让你幸福的东西,也必定会让你痛苦。”
当时总觉得句子太话大,直觉告诉我有些东西并不是。后来我才意识这个东西其实藏在
《宁静之祷》上帝啊,
请赐我宁静,让我接受那些自己无法改变的事情;
请赐我勇气,让我改变那些自己可以改变的事情;
请赐我会智慧,让我分辨两者的区别。
能做什么,想要什么,先从反面来看。我们不能做什么。
事实就是,我们能改变的事情少之又少,就像一只蚂蚁想要决堤一样。
觉得本应该12点前可以早睡,可以做完复盘,事实确实2点做完后发现更睡不着。
心里不接受自己做不到,又觉得对不起自己。这个信念所累的事实就是自己。
但蚂蚁仅仅做的是传递信号,说大坝子好做巢穴。后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当下执念,落在写完这篇文章,
又是一次自己渴望的成长沉淀,
真好!
如果
对你有启发那就是意外之喜。
1492字/66min
爱分享的洋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