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爸的朋友说想要卖掉自己的车,于是小姨说想要买下来,给表妹开。
表妹去年参加工作,现在单身,自己租房子住。小姨家就是普通人家,并不富裕。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我就跟杨先生唠叨:这才刚工作啊,还没开始奋斗呢,就想着要怎么享受了,这个车买下来不贵,但这一年养车的钱可不是小数啊……
不啦不啦一会之后,我突然间在心里听到一个声音,别人买车,到底是刺激了你什么?
仔细品味之后,我发现我的唠叨里,不是对表妹买车的意见,而是满满的嫉妒——嫉妒小姨对表妹无条件的支持,也嫉妒表妹追求更好生活的坦荡。
前几天,我们去迪卡侬买东西,孩子想买一双轮滑鞋。
一套轮滑鞋加护具下来大概是500块钱,完全在我们可承受的范围内。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队友一直犹犹豫豫。
他跟孩子说,我们先去报个班,你试一试,如果你喜欢,我们再来买。
这一幕看起来如此的熟悉。
记得小时候,有一段时间我特别想要一个玩具娃娃。我跟父母说了自己的想法,他们说,娃娃可以买,但是要等期末考试考了第一名才能买。
那次期末考试,我真的考了第一名。回到家,我把考试成绩告诉我爸,他骑上摩托车带着我去了百货大楼,给我买了一个。
按理说,经过那么长时间的努力,取得了第一名,得到了心爱的东西,我应该很珍惜,但事实是,我很快就不喜欢它了。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害怕孩子得到一样东西太过容易。于是,总是想方设法为他们制造障碍。
有时候是像我爸妈一样,让孩子用成绩换礼物;有时候则是像队友一样,找出各种理由来拖延。我们心底总是认为,孩子经过努力得到的东西才会珍惜,控制孩子的消费才能让孩子学会节俭。
可是,现实是如此吗?
我从小被教育的理念就是节俭。我爸妈常跟我说的一句话就是,钱不是赚出来的,是攒出来的。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确实践行了这句话,很少非常痛快地满足我,也很少给我买贵重的东西。
这样看来,我似乎应该长成一个节俭的人。可现实却是,我一边对贵重的东西望而却步,又一边花出大量的钱买一些便宜又鸡肋的东西。
节俭意味着什么?是用便宜的东西,花最少的钱吗?我认为都不是,节俭并不在于一件东西的是贵还是便宜,而是在于我们是否清晰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想要什么。
静下心来看,每个人的生活需要的东西其实并不多,如果我们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哪怕每一件东西都不便宜,大部分人仍然负担得起。但更多的时候,我们买了太多自己并不需要,而是用来弥补自己曾经求而不得的东西。
回想去百货大楼的那一天,我坐在爸爸的摩托车上,幼小的我早已分不清,那难掩的兴奋,究竟是源于那个娃娃,还是想要那个娃娃。
前一段时间,父母成长营中,有学员问到孩子吃零食的问题。李楠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没有并不会给人带来匮乏感,但如果父母总是在孩子想得到时设置障碍,长期以来,就会形成孩子的匮乏感。
老师的回答,解答了我长时间以来的困惑。
以前我一直以为,我想要买东西的渴望,是源于自己没有钱,如果我有钱了,想买什么买什么,那问题就解决了。
看了老师的回答,我才明白,匮乏不等于匮乏感,匮乏感也并不是源于匮乏。
匮乏的意思是缺乏、不足,通常描述的是一种物资或者财力方面客观的状态。比如,我们会说资源匮乏,表达的就是一种东西不能满足需求,它是一种计量的结果。
而匮乏感是一种心理的感受和体验,是一种因为长期得不到满足而引发的自我怀疑与否定,需要拼命通过外界资源来证明自己的状态。这种外界的资源,可能是不断地买买买,也可能是不断地索取别人的关注、重视和认可。
如果说,匮乏是一个坑,我们可以通过努力来把它填平,那匮乏感就像一个黑洞,所有进入黑洞的物质都不会让它变得更小,而是消失在其中。
当我刚开始了解到匮乏感的时候,本能地想要摆脱它。就像我们不喜欢负面情绪一样,我也不喜欢匮乏感。这三个字,仿佛时刻在提醒着我不够好的自己和不配得的感受。
后来我发现,降低匮乏感,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对抗。
接纳自己的感受——匮乏感不是魔鬼
想要改变一件事,最初的起点一定不是对抗,而是接纳。于是,我告诉自己,匮乏感是我身体的一部分,我就是时不时会有这样的感觉,它就像开心和难过一样正常,是我心底会升腾起的情绪,它在提醒我,应该好好地爱自己了。
当我接纳自己就是会有这样的感觉,接下来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尝试去引导自己疏通情绪。
记得李楠老师有一次在群里说,她想要一件东西的时候就会去买,满足了自己想要买的欲望,如果收到之后发现并不是真的想要,就会退掉。她还说,人家7天无理由退货,本来就是提供了这样的便利呀。
这句话给了我很多启发。
其实大部分时候,我们并不是真的想要一件东西,而是想要感受买下这件东西时的快感,当我们买下的那一刻,这个期待就已经被满足了。
于是后来,当我也想买的时候,我也真的下手去买。收货的几天也给了我时间想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不想要。如果最后想明白,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想买的冲动,那退货回去也不迟。
每一次过往的课题重现,都是给了我们解决它的机会。这样的一次次往复,让我不断地看到曾经的自己,也逐渐地完成未尽的课题。尽管看起来最后我并没有得到什么东西,但在一次次下单的过程中,我正视了自己的匮乏感,也拥抱了自己想要被满足、被爱的需求。
寻找自我价值——真正变得富足
满足自己,是在由外向内地实现自己想要被爱的愿望。而一个人真正的富足,源于自我的价值感。
当我们感到匮乏,真正的解决方法不是一味地索取,而是内观自己拥有什么,以及自己能为其他人创造什么。
我从大约4年前开始写公号,尽管订阅用户少得可怜,但在这四年间,依然收到过很多朋友给我的留言。
CFA考试的那一篇,一位奋战研究生论文的朋友给我留言,他说看了我的文章引发了他的思考,让他转变了为何学习的思路;关于烂泥的文章,也有朋友给我留言说,自己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的做法;还有那篇第一次提到P.E.T.的文章,引起了文莉老师的好奇,而如今,她已经是一名讲师了。
还有很多给我留言的朋友,他们让我看到,尽管我力量微弱,但依然有让世界变得更好的可能;尽管我非常普通,但依然可以选择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就是掌握了击退匮乏感的利器。
尽管到现在,我仍然会被匮乏感趁虚而入。但让我高兴的是,在自己抱怨和吐槽的那一刹那,我能想到这可能并不是自己想表达的真实感受。
尽管成长的路很难很长,但只要始终保持察觉,就是步履不停地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