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笔记】
每天听一本书《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
作者:菲利帕·佩里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告诉我们亲子教育的核心就是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自我反省和觉察,学习成为孩子心中的理想父母。
本书的作者菲利帕·佩里是一位有着二十多年经验的心理治疗师,她在书中详细地为我们分享了如何与孩子建立亲密的情感联结,让亲子关系成为孩子获得力量的源泉。
1、认真对待孩子的感受,能给他最大的底气。
作者在书中说,肯定并认真对待孩子的感受,将有助于引导孩子和他的感受之间建立起一种健康的关系。
当我们敞开心胸接纳和面对孩子的所有情绪和感受时,我们就能够进一步地了解孩子,也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深厚。这种接纳与关爱,也会成为孩子最大的底气。
2、父母停止自我批判,会让孩子更加自信出色。
作者建议,你可以注意观察是否会常常进行自我批判,如果发现自己这么做时,就先肯定一下自己的觉察力。但不用理会那个自我批判的声音,只把它视为一个难相处的人,然后努力去做你怀疑自己的事情,找到更多的自信。
在停止批判自己同时,我们也要停止评判孩子。比起“干得好”,“太棒了”之类笼统的评判,如果我们能够描述孩子的具体行为,并对我们观察到的特质和欣赏的优点给予孩子称赞,能使他们更加自信和出色。
3、所有的行为都是沟通,教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作者告诉我们,孩子的所有行为都是在跟我们进行沟通,由于尚未找到更好的方式,他们只好借由发脾气来表达失落、愤怒或者难过的感受。
当我们帮助孩子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以后他就不再需要做出不得体的行为。而这些我们投入的耐心和时间,会让孩子慢慢拥有稳定的情绪。
4、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拥有幸福快乐的能力。
作者告诉我们,心理健康的最重要指标之一,是亲子之间的亲密关系,而亲子关系由孩子和父母共同创造,是靠给予和接受的互动培养出来的。
这里的给予和接受,指的是在亲子关系中,双方用稳定平等的节奏来回交流,而不是父母占主导地位,孩子负责顺从。
父母与孩子之间日常的互动交流是一种无形的投资,有助于养成积极的亲子关系,帮助孩子强化内心的安全感,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压力或消极事件,培养起幸福快乐的能力。
书中的金句:
1、如果你老是觉得带孩子是一份工作,只是需要把他喂饱、擦拭干净、抱在怀里,那你就限定了养儿育女的意义。
2、如果你认真看待孩子的感受,并在孩子需要时给予抚慰,他们将逐渐学会内化那种抚慰,以后就能够自我化解。
3、如果亲子教养真的有秘诀可言,那就是一个:不要和孩子争论他的感受。
4、对孩子来说,真正重要的是,和孩子轻松自在地相处,让孩子感到安全,让孩子觉得你想要陪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