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深刻的书,些许枯燥,但真的值得一看。
正如有句话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高贵的灵魂万里挑一 。
有时会想,人生就如烟花,
美好和毁灭总是如影相随。
比如生与死,苦与甜,哀与幸,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老头子汉嘉。
在一个午后读完了《过于喧嚣的孤独》,合上书,主人公汉嘉的形象却在脑海久久不散。
我仿佛看见他用秃鹫一样苍老的手,抓着地下室那摇摇欲坠的栏杆,一步一步爬了上来。哦,对了,他还拎着一只脏兮兮的啤酒升。
熙攘的大街渐渐浮现,从暗到明,由静至喧,他恍如一只睡眼惺忪的蛙无意中望见了苍穹。
“来五升啤酒!”他对服务员说。
他额上还粘着干瘪的苍蝇尸体,抬手付钱,一只耗子从他的衣袖里蹿了出来,裤管里也接连跑出两只,吓得女服务员们疯了一样,纷纷爬到椅子上,冲着天花板尖叫。
别被这夸张的邋遢吓到,这可是书中真实的描写。
而他却只是微笑着,冷漠地挥挥手走出店门。
这个讨厌的老头,像不小心闯进了人间的画卷,又佯装无辜地回到地下室。
除了啤酒,他什么也没看见,因为脑子里只顾思考着他的“艺术创作”。
不过,他才不是什么艺术家呢。
他只是废纸收购站一个卑微的打包工而已。
“我之所以活着,就是为了写这本书,并为它推迟了我的死亡。”
1997年2月3日下午,捷克著名作家博·赫拉巴尔从医院五楼坠楼身亡,而他留下的最后一部传世之作便是《过于喧嚣的孤独》。
身为法学博士的赫拉巴尔,一生却选择从事推销员、炼钢工、废纸打包工等底层职业,尝尽人间潦苦。
他说:“最大的英雄是那个每天上班过着平凡生活的普通人,是那些在社会的垃圾堆上而没有掉进混乱与惊慌的人,是意识到失败就是胜利的开始的人”。
他无疑是这样,而笔下的汉嘉也是如此。
阴暗脏乱的地下室,堆积如山的废纸,腐烂的纸堆淌着浊水、冒着泡儿,空气中弥漫的臭气熏人,成群的老鼠从这个纸堆蹿进那个纸堆。
汉嘉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一干就是35年。他没有家人,没有爱人,没有朋友,日复一日在地下室孤独劳作。
他的工作很简单——将废纸、书籍放进机槽,按下压力机的红绿按钮,将它们压碎并打成包,然后等待卡车将它们运往造纸厂,熔化、重新制成纸张。
赫拉巴尔恐怕是最会写孤独的人。
这本书最动人的地方就在于,这个卑微、邋遢的老打包工面对35年如一日的乏味和孤独,却拥有一颗庞大、浪漫、诗歌般的心,一个震撼人心的精神世界。
因为这份工作,35年中,汉嘉有幸阅读了许多的书籍,歌德、黑格尔、席勒、尼采、甚至老子.......
他的脑子装了太拥挤太喧嚣的思想,他的身上“蹭满了文字,俨然成了一本百科辞典......”
他说:“我从来并不孤独,我只是独自一人而已,独自生活在稠密的思想之中。”
干活的时候,他不时跑出去读一句。
然后“把那些美丽的句子含在嘴里,嘬糖果似的嘬着,品烈酒似的一小口一小口地呷着.......”
你认为他的工作枯燥、毫无意义?
他却将它当成神圣的仪式、心中的弥撒。
他每天花心思精心妆扮自己打的每一个包,在每个包里都放进一册自己读过的书,并且翻到最心爱的那一页。
这样在这个世上,就唯有他知道每一个包的中心还藏着一本名著,这个包里是翻开的《浮士德》,那个包里是《唐卡洛斯》.......
还要给它们穿上美丽华服——在每个包的四周都裹上一张漂亮的名画复制品,这个贴的是梵高的《向日葵》,那个贴着《早安,高更先生!》
他沉浸在自己的“艺术创作”里,为此常常耽误干活进度,多次被主任苛骂,然而这阻挡不了他心中的Love。
“三十五年了,我置身在废纸堆中,这是我的Love story。”
而最大的不幸是,他如此爱书,却又必须亲手将它们毁灭掉。
从二战到东欧巨变,捷克时局最动荡的阶段,大批珍贵书籍被勒令销毁,他必须狠下心,像个刽子手一样按下按钮,压力机轰轰鸣鸣,他的心也跟着碎掉。
他是个软心肠的屠夫,所以每天要喝掉五升啤酒才有足够的力气。
“天道不仁慈,我也不仁慈,并非我不想仁慈,而是这违背了常情。”
他常这样念叨着。
任凭邋遢的人生,也有浪漫的脊背闪烁其华。
书中关于爱情的描写少的可怜,却是沉闷中熠熠发光的一笔。
年轻时,汉嘉也曾将长裤熨得笔直,皮鞋擦得锃亮,去和心爱的姑娘曼倩卡跳舞。舞会上,曼倩卡发带上沾染的粪水成了众人的笑柄,她因为羞耻消失了五年。
五年后两人再续前缘,曼倩卡在阳光下滑雪的样子迷倒众生,然而滑雪板上那坨粪便瞬间让她明白,她注定要忍受耻辱,注定逃离,于是又留下他独自一人,空叹天道不仁慈。
这些只是作者的小把戏,内心的隐痛和荒诞的情节,无不折射着捷克的现实。
而我,更喜欢汉嘉和茨岗小姑娘的那段情。
朦胧中,一个茨岗小姑娘银河般地走来。
她不说话,一路跟着他,进了他的屋,躺在他的床上,蜷在他的怀里。
她用自己拾来的柴火点亮炉火,做一锅土豆炖马肉,然后和他一起喝啤酒。他们就这样静静的,不发一言地每个夜晚相会。
“我们一无所求,只希望永远永远这样生活下去,仿佛要说的一切彼此早就说过了,仿佛我们俩一起出生来到人间,从没分开过。”
可是,这样美好的姑娘,除了点炉子生火、除了做一锅土豆炖马肉、除了一起喝点啤酒之外就别无他求的茨岗小姑娘,有一天晚上彻底消失了。
他寻她,但是永远见不到她了。
她被盖世太保带走,和许多茨冈人一样,被关押在集中营里,葬身于焚尸炉。
他的茨岗小姑娘,他生命中的银河,毁灭得悄然无声。
“天道不仁慈,但也许有什么东西比这天道更可贵,那就是同情和爱,对此我已经忘记了,忘记了。”
处于时代裂痕之上,这些美好,像气泡一样在汉嘉的生命里幻灭了。
滚滚而来的时代洪流,每个人都身不由己地被裹挟其中,逃无可逃。
汉嘉和他的那台老旧的压力机,也很快被社会主义突击队的年青人和更为先进的巨型压力机所取代了。
他被主任调去印刷厂捆白纸,那些没有斑点、没有人性的白纸。多年来从废纸堆里捞出一本本珍贵书籍的他,从此一点盼头也没有了。
赫拉巴尔为汉嘉赋予的结局,绝对是全书最震撼的一章。犹如一首哀伤的终曲,令人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
这一次,汉嘉自己躺进了机槽,那个他亲手残杀了无数书籍的地方。
他手里牢牢攥着一本诺瓦利斯的作品,手指按在最爱的那一句上,然后面露微笑,按下了按钮。
犹太教法典中说:“我们唯有被粉碎时,才释放出我们的精华。”
一个看似乏味的故事,在赫拉巴尔的笔下,生出了巨大的哀伤深沉,却又平静如同夜海。
而他一定深受老子的影响,所以书中多次出现“天道不仁慈”这句话。
老子曾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屈而不动,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这段话的真实含义,其实是天道无所谓仁慈,对谁都不偏心,只是让万物如草狗那样走完自己由荣华到废弃的过程而已。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只有理解这种自然规律的人,才能获得一种真正的平静。
保持内心的宁静,把自己能做的事做好,足矣。
就像汉嘉,身在苦难之中,却始终拥有着美丽的灵魂,拥有着热情和爱。
回到开头,人的一生,也许更像一只计时的沙漏,颠倒之间,美好与毁灭总是如影相随。
比如生与死,苦与甜,哀与幸。比如我们浪漫的老头子汉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