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提笔,原因很简单:再不写就忘了。
读过这么多金庸作品,最喜欢的还是“射雕三部曲”。相比于《射雕》的壮阔、《神雕》的情思,《倚天》更圆融,更成熟,再次让我找到了阅读金庸作品时的欲罢不能之感。
最初翻开书,是为了郭襄:郭靖与黄蓉次女,那个潇洒、天真的小姑娘。跟随着小姑娘的脚步,我们没能再度找到射雕大侠,却找到了张君宝,这个初看有些朴拙、不谙世事的少年,在告别师父与郭襄后一个人习武练功,成就了后来的张三丰。
从神雕末尾到倚天开篇,张君宝不过十几岁,心里对郭襄有那么一丝情愫,却没有去投靠郭靖夫妇,而是转头成立了自己的武当派。突然间,笔锋一转,十几岁的少年已成了九十岁高龄的张真人。张三丰并不是本书主角,但相较于张无忌,我还是更喜欢张三丰,就像我曾经说过的:张三丰这一百多年没有白活,他看透了很多事,武当众弟子想不通的事都需要他的一句点拨。我很喜欢他刚看见殷素素时说的那段话:“那有什么干系?只要媳妇儿人品不错,也就是了,便算她人品不好,到得咱们山上,难道不能潜移默化于她么?天鹰教又怎样了?翠山,为人第一不可胸襟太窄,千万别自居名门正派,把旁人都瞧得小了。这正邪二字,原本难分,正派弟子若是心术不正,便是邪徒,邪派中人只要一心向善,便是正人君子。”当时在微信读书上看到网友说整本书都在诠释这段话,初读只觉得张三丰胸襟豁达,没有门户之见,尽管徒弟娶了邪派女子,他却轻巧揭过,不以为仵。读完再看,这句话果真贯穿全文。
明教始终被视为“邪教”,但读后发现教中多是好人,诸如杨逍、范遥,无一不是为本教尽心尽力,历史上的明太祖朱元璋则是明教的叛徒。自觉明教人行事坦荡,比峨眉、丐帮等名门正派中的奸邪之人更当得起一个“正”字。光明顶上,张无忌相助明教本是侠义之举,成了明教教主纯属误打误撞,形势所迫。他为人方正,行事圆融仁慈,却偏偏犯了优柔寡断的大忌,不论是处理教中事务还是面对四个女子的爱情,他总想求得周全,但世间本就没有周全。就如同生死关头还要想想“杀人违背侠义之道”,而在封建背景下,他就是将四个女子都娶了又有何妨?(结合背景,也有另一个思考角度:小昭肩负波斯明教,必须是处女之身,不能嫁他。殷离是他表妹,不管最后所说的自己爱的是当初的张无忌而不是现在的张无忌这句话是不是托词,总之殷离主动放弃了张无忌。周芷若说不清是爱他还是利用他,但无论如何两人注定纠缠不清。赵敏为了爱他离开父兄,追逐爱情固然执着,但这个人真的值得她这样吗?)
再说张无忌的侠义,他不像郭靖一般迟钝,然而从小到大被害了无数次后还是那个大仁大义的张无忌,按理说这是个正直之人,但我就是对这种不带半分邪气的正直喜欢不起来,搞不清这个人是机智还是愚蠢。他不像郭靖的愚拙,也没有郭靖的果断,读起来倒是没有郭靖可爱。
与他有过男女之情的四个女子:
赵敏:最开始觉得她狡诈狠毒,一切只为自己心意,不顾别人死活,但读到后来觉得她有些像黄蓉,一样的机智,一样的任性,但还是比黄蓉多了些泼辣,少了些娇俏天真。
周芷若:初看是船上温温柔柔的小女孩,不争不抢,性子温吞,再看是被逼无奈举剑刺向张无忌,被师父逼上不归路的峨眉派掌门,合上书再回想,分不清她对张无忌究竟是爱还是利用。这个人,说她是被迫如此似乎说得通,说她两面三刀也不无道理,不知道老爷子心中是否已有定论。
小昭:要说全心全意对张无忌好的,想必是小昭。相比于教主或者圣女,她愿做的只是张无忌身边的小丫鬟,也不需要他做什么,只要自己能在他身边,陪伴他,服侍他,心里便欢喜。这种感觉很像阿朱,我也喜欢小说中这样的女子,不求回报,只为心安。
殷离:不明白她为什么会爱上咬她一口的张无忌,或许爱情真的没有道理。也佩服她只爱那个咬她一口的张无忌,尽管后来的张无忌更宽厚体贴,但她的心里没有他的位置。其实这是一种偏执的爱,爱的不坦荡,也不快活,但我就是要去爱,以至于后来的张无忌对她而言已不是张无忌,她爱的也许是虚幻,也许我理解不了她执着于虚幻,但还是觉得她有她的道理,即使她余生活在寂寞里,想必也胜过跟在真正的张无忌身边。
书中另一条感情线贯穿在殷梨亭、纪晓芙、杨逍与杨不悔之间。这是一条我吐槽了无数次的感情线,最终也还是选了尊重理解祝福。
本是殷梨亭未婚妻的纪晓芙遭杨逍强暴,生下女儿,取名杨不悔。单凭“杨不悔”这个名字,就足以看出纪晓芙对杨逍的真情,也让我深深怀疑,这场孽缘真的是“强奸”吗?如果非纪晓芙所愿,何来“不悔”一说?如果不悔,那纪晓芙是否爱殷梨亭?如果不爱殷梨亭,何来订婚?如果爱殷梨亭,又何来不悔?
但事情到此,还不算令人大跌眼镜,真正匪夷所思的是杨不悔爱上了母亲的未婚夫,并嫁给了他。书中对不悔和殷六侠的感情没有过多描述,其中细节更多的体现在电视剧里,不过书中此处的留白也是恰到好处,说的多了反倒不美,不声不响,倒是让我不知不觉的……还是无法完全接受。(我要是杨逍,无论如何我都不答应)
对于这本书还有一句话:书中描写更多的是男人之间的感情。
的确,书中更吸引我的其实是武当七侠之间的亲情。从一开始,七兄弟为师父九十大寿奔忙,俞岱岩不幸为殷素素所害,张翠山娶了殷素素,又因对不起三哥自杀。这是张无忌幼时的恨,想必也是俞岱岩一生的悔。俞岱岩是人,面对害自己终身残疾的凶手当然惊怒交加,他一个人忍受这十年苦楚,而造成一切的竟是弟妹,若要他不对张翠山抱怨,做不到。但他也一定没有料到张翠山夫妇会为此自杀,若他料到,我相信他宁可一辈子将这件事藏在心里。(其实这件事也未必怪得上殷素素,殷素素已将他送至武当山下,谁能想到接人的不是武当七侠?但殷素素也不是全无责任,她如果不一时兴起而让俞岱岩全无反抗之力,俞岱岩也不致遭此惨祸)
总觉得书中兄弟反目的多,相亲相爱的少,武当七侠虽无血缘关系,彼此却是实打实的亲兄弟。这份兄弟情也让他们承担起照顾张无忌的责任,身中玄冥神掌、半死不活的张无忌能活下来,少不了太师父和师伯师叔的照料。书中我喜欢的不是明教,而是武当。
看这本书,还有一个不由自主的习惯:看到射雕、神雕相关人物的名字就颇有触动。我感激于黄衫女子的出现,虽然戏份不多,但教人知道:杨过和小龙女也有后人,斯人已去,余音尚存。郭家后人没有笔墨,武家与朱家的后人是奸邪之辈,乔峰、洪七公、蓉儿和耶律齐的丐帮,在经历了低谷的黑暗之后,终于有了一丝转机。
谢逊和成昆这对师徒,最终仍是谁也没有杀了谁,成昆罪有应得,谢逊一生凄苦,最终皈依佛门,若是真放下了,倒也不算悲剧收场。
之前最爱的金庸作品是《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可排在第二。纵然《天龙八部》精彩纷呈,文学性强,引人入胜,钟非吾爱(若是大部分剧情给乔峰或许我能喜欢的更多一些,但实在是段誉和虚竹的桥段太过离奇)。很久都没有那种读书酣畅淋漓之感了,感谢《倚天屠龙记》,再次让我感受到了读书的欲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