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3日,儿子穿的球鞋捂脚,臭气熏天,坐在他周围的同学,为了隔绝弥漫的臭气,把书垒起来,桌子拉开,儿子感觉自己被隔离了,没有面子,决定请假回家拿鞋换,可是“五校联考”第二天就要举行,班主任老师怕影响他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没有批假,但是她给我们做家长的打电话,让我们去一趟。
我和他爸都去了,给他买了两双双星牌的网格鞋,尽管如此,儿子还是对他的班主任牢骚满腹。作为家长,我告诉他:“回家和我们来不一样吗?回家也是解决问题,我们来也是解决问题,父母在哪儿家就在哪儿,你见到了爸妈,就行了。”可是儿子一直对老师不批他假不释怀,我感觉他太不可理喻了,不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2016年9月份,儿子升入高三了,班主任老师从新调寝室,把儿子住的那个向阳的寝室调给他们的班长住,儿子非常不高兴,满嘴脏话,认为老师偏向班长。作为家长,我说:“爸妈都是老师,你是老师的孩子,应该尊敬老师才对。怎么能那样说呢?”孩子生气地说:“我啥都不给你们说,给你们说都说我不对。明明是老师做得不对。”我们的谈话不欢而散。
从那以后,儿子真的很少提他的班主任老师。可是他的成绩却每况愈下。作为家长,我很着急。(经过我昨天晚上与老师在微信上沟通,老师说那次调寝室是全部搬迁,不是他一个人搬迁,老师仍然认为我儿子错,他连最基本的个人服从集体都不知道。我需要等他回来再和他好好谈谈。)
我从《现代家长》上看到教育专家周宏斌先生的看法,意识到我当初的做法欠妥。周宏斌说:“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单方面指责孩子,或单方面指责老师都是不妥当的,最好能按以下步骤对孩子进行思想引导:
尊重孩子的感受,允许孩子发表对老师的看法。凡事有果必有因,只有找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要找到孩子抵触老师的原因,家长必须与孩子进行深层次的沟通。
沟通时一定要用温和的话语、鼓励的眼神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切,这样,孩子才能在毫无压力的状态下向家长倾诉烦恼。在孩子发泄对老师不满的过程中,家长应该放下手中的事,专注倾听,并不时地用爱怜的目光注视孩子。这个细节非常重要。
如果家长一边做别的事一边对孩子说‘你说吧,我听着’之类的话,孩子一定会觉得自己的感受没有得到尊重,自然不会敞开心扉。”这一点,我做得不好,我不允许孩子表达他对老师的看法,我没有尊重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成绩在退步,我该怎么办呢?
周宏斌说:“第四,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首先,家长要体谅老师的难处与苦衷,尽量多理解老师。
其次,当发现孩子对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家长切记要冷静,不要无端指责孩子,而应该引导孩子进行换位思考。
如果问题出在老师态度不好,家长在引导过程中就要给孩子讲述老师的辛勤付出,帮助孩子理解老师的难处和良苦用心。
你可以这样说‘假如你是老师,当你看到学生不用心学习,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时,你会怎么做呢?你的心里会不着急吗?你会不管他吗?’如果问题出在孩子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正确批评上,你就应该跟孩子认真剖析他错在哪里,以免孩子一错再错。当孩子学会换位思考,了解到老师的出发点是善意的、真诚的,必然会减轻或消除对老师的抵触情绪。”我没有教会孩子换位思考。
在教育孩子中,我总感觉力不从心。我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