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想必有很多毕业的学生,即将或者已经开始了他们的第一份工作了。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在考虑什么,或者以什么样的方式考虑问题的。我记得当年毕业之后,其实是没有什么选择的机会,只能另辟蹊径,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一直觉得自己工作的不够好,不够努力,没想到能够坚持到现在。
大咖说,我们要和时间做朋友,这个道理,可能刚毕业不能够理解,我们工作了N年之后,或许有的朋友还不是太理解这句话。
年轻人,可能会考虑一个问题,是选择重要还是努力重要?我们太容易考虑这些问题,甚至乐此不疲。
或许,当我们没有选择的时候,努力重要;
而当我们有机会选择的时候,是努力重要;
努力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将来有更多的选择。
先送给喜欢的人。这个道理,我今天才略有体会。年轻的时候,比如我吧,很容易浑浑噩噩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毕竟这时候,父母还年轻,还未结婚,没有太多的生活压力等等。而当工作了很多年之后,我毕业到现在,我究竟想要什么,想干什么呢?
如果早点想清楚,可能工作生活中碰到那些所谓的困难,挫折等是不是就不值得一提了呢。或许正如某人说的,除了死亡,其他都是擦伤。可能吧,抬杠的说法是,也要看擦伤的部位了。
说了这么多到底想讲什么呢。我其实想聊一聊研发的质量体系。不同的角度,想必有不同的看法。可能原本以为是困难和挫折的事情,换一个角度来看,原来没有什么,原来这个事情必须要做吗?比如今天某个群,在询问2020年前的一个法规要求。为什么要找之前的法规要求,因为要去补原来的方案记录什么的。我就很奇怪了,这个补,其意义是什么呢?是为了让现场核查的专家,包括自己在内,感觉这个历史没有做的事情,经过现在做了之后,历史即将改变吗?
其实并没有,貌似在作假的道路上,越陷越深,而自我安慰的说法是,我只是一个打工的。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危险的。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做的事情,其实不用拿现在的监管要求去弥补所谓的缺失。如果只是觉得历史研究不够充分,现在继续补充研究,或者干脆重新研究,也不失为一个良策。
那么以此类推的问题,比如我们之前采用单机版液相采集数据,那是不是现在也要去用受控的网络版系统去弥补呢?
还有,是不是我们之前的一些记录没有做,我们现在建立了制度流程之后,要补之前的一些记录呢?
是不是,我们之前的实验记录,拿出来重新誊抄一遍吗?
工作本身,有的时候,真的是非常的简单,不如我们现在拍照,就是简单的按一下即可。但是工作又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比如照相机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如何实现我们简单的那些操作等等。
我在说什么?1927年9月,秋收起义部队在三湾改编时,毛主席创造性地提出“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对实现党对军队的领导,奠定了重要的组织基础。
其实我看到这个时候,猛然觉得,我们研发的质量体系,或者说所有的质量体系,是不是都是建立在具体的业务之上的呢?难道只有我有这种体会?
我们想要胜利,持续的胜利,那么我们必须把我们的质量体系建立在具体的业务层面上。而不是脱离这个业务层面去建立所谓的完美质量体系。
这个道理,复杂吗?一点也不复杂。难理解吗?一点也不难理解。
但是我们往往会忽视这样的一个基本理念,或者叫底层逻辑(是不是显得高大上一些呢)。我们做事的基本逻辑,或是基本思路,决定我们质量体系的高度和深度,广度。
这也就为什么我是非常反感,当然也曾经以为是不错的想法,就是我们高兴的以为我们在短时间内建立了我们的质量体系,我们有完备的制度流程,我们有各种各样的记录表单,我们职责明确等等。
实际上,我们的业务根本就没有很好的开展起来。实际上,即使开展起来了,但是呢,并没有形成很好的互动联动关系,没有形成生态体系。没有一定的延展性,稳健性。
我们的研发环境是什么,我们的业务是什么,我们业务困难和难点又是什么,我们研发人员的情况又是如何的呢。这些我们统统不清楚,也不想去了解清楚,或者我们QA为什么要去了解这些呢,我们不是只要审核审核记录,我们只要发发记录,检查检查现场,把问题反馈反馈不就完了吗。何必费心费力,吃力不讨好呢。
激动了一些,实际上或许永远是少数人看清楚事情的本来面目,我们人云亦云,我们颠三倒四,不清楚我们工作的中心在哪里。我们对于质量体系中的偏差,变更,OOS等等,是不是只是完成形式上的,而已。至于是否坦然,是否是我们值得骄傲的事情,是不是可能并不重要。
年轻是资本,但是年轻的资本并不是一直团结在你的身边与身上的。若干年之后,如果依旧脱离实际的业务,只是依葫芦画瓢般地在建立我们的质量体系,是不是永远都是东施效颦,贻笑大方呢。
在新的医药环境下,在我们逐渐意识到研发的质量规范性重要性的共识下,我们应该更加清楚我们在干什么,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比如你清楚下半年该干些什么呢?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