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思想就像是身上起的痘子,有人喜欢在它将熟未熟的时候挤破,胀破皮肤,享受的是喷薄而出的痛感并伴随着期待的快感,有人喜欢等待它成熟,自然的脱落。很显然,我是前者,但我有错么?没有!这样或许会对皮肤造成伤害,你的身体会变得斑驳,然而,人要选择,就必须学会承受。
圣人先贤曾经讲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我是有自己的见解的,未必精到也自由偏颇。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往往都只是为了读而读,也许你说的对,你喜欢这本书,但往往是喜欢它与你产生共鸣的地方,也享受这一次又一次对你思想的碰撞,这种思维火花是没有趋向性的,也是没有指向性的。我认为,适当的时候可以将自己的想法或者观点写下来,因为要写就会有逻辑,就需要发散,发散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遣词造句的过程就是锻炼的时机。我没有坚持,以至没有守住那口气,思想滑坡,理由很多,但都在自己,没有必要牵强解释。
今天,看到朋友空间一句话,是卢梭的“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或许他所要阐述的是法律约束和自由之间的辩证关系,但撇下专业性的学术讨论不说,我确实看到的是些许的无奈,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是积极阳光的心态,因而对待这句话,从这个角度来说,便是指导我们如何在生活的束缚和想要的洒脱自由之间择取一个适合自己的点。我们没有经历一些事情,因而我们只能从旁观者的角度去理解,虽说是走心了,但往往所提倡的站到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和感同身受还是有区别的,所以有些词在一定的时候的理解是不同的,我认为身同受才感可同,不然也只是差强人意的勉为其难。就像是一本书,我们可以对一个人的理解能力做一个好坏评定,有的人能在刚接触的时候对这本书有个很好的理解,这里的很好地理解是指可以很好地讲述出自己认为作者所要表达的东西。但我却认为具有这种先天的优势不见得是好事。对一个事情最原始的认知往往来源于这里,我们提倡的看书,诸如去寻找黄金屋和颜如玉,就我现在的认知来看,我们首先是要具备看书理解的能力,其次是要去不断经历,而后才是去看书,再然后才是经历,这样一个无限循环。这是我所提倡的,也是我们大多数人正经受的,但缺乏最初经历之后从书中寻找答案而后总结执行。
最近思想滑坡比较多,原因是过分执着一些事情而造成的纠结,更或者说是自己没有足够努力而找的借口,深夜与友长谈感受颇多!现在的状态是忙着、活着、空虚着。
从小到大也没有什么信仰,也没有什么追求,当然,追求姑娘不算!因而没有什么价值观,不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已然25岁有余,这些还不算晚!有理想,有信念,有爱好,过好生活,做好青年!
文/刘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