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壮士断腕是什么意思?”邻居小男孩很突兀地问。
“腕就是手腕......咦?你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
“把手切了。好可怕!”说着跑开了,“我在街上看到这样的词......”
哦,我想起了。前两天,坐公交车,也看到窗外这样红红的标语。
“断腕”,接近于自杀了。好可怕。
二
客厅的一株树,主干上叶子都掉光了,只剩旁一分枝上,还有几片绿绿的叶子。
决定买一盆代替它。对老板娘说:“家里花盆还有......”老板娘也很热心:“你用力拔,原来的花木很好拔出。”
到家,开始拔。树看起来是枯了,树根却很牢。又用铲子挖。挖着挖着,越底下,泥土越湿润。它的根,盘错着,粗粗细细,白白嫩嫩,好像里面蕴蓄着充足的温暖的水分。本来想再挖下去,但挖着挖着,不敢再挖了。这实在是一株还有生命力的树啊!
默默地把挖出的土块重新拾掇到盆里,把树干扶正。想:自己也很有错啊!平时疏于养护,一看到它干枯就急着把它拔出来!忘了它枝叶青盛时所带来的欣悦感。
那根的柔润,那散发出的生命气息,拯救了濒临干枯的树,亦温暖潮湿了我心之一角.....
三
听一老师讲东晋名臣桓温。
桓温在任荆州刺史时,政局动荡,民不聊生,百废待兴。
他属下的一名令史因犯错而领受杖刑,行刑者按桓温的意思只是将刑杖从那人的官服上掠过。儿子不知缘故,对父亲说:“我看到令史受刑,上拂过云彩,下掠过地面。根本就没有打到正地方。”桓温却说:“人犯错了,知改就好。打又有何用呢?我还担心打得厉害了呢!”
“我还担心打得厉害呢。”
——桓温,在这里,只有温情的叮嘱。不靠酷刑威慑百姓,不靠特权恐吓部属。而这温情,无损他的威严和声望。
四
“我们不能用电来做眼睛,不能用铝合金来做骨骼,不能用水泥来浇筑我们的躯干,不能用钻石来做心脏......从小到大,我们所受的教育是人要刚强,越刚强越好。当你做到刚不可摧的时候,你就长大了。我们忘了我们会痛,会流泪。刚强守护的往往是柔弱的。妈妈要刚强,是因为她要守护她柔弱的孩子;爸爸刚强,是因为要守护他柔弱的家庭;国家要刚强,是因为要守护他手无寸铁的人民;头颅骨要刚强,是因为要守护柔的大脑;肋骨刚强,是因为要守护柔的心脏......”
公众号作者娜塔莎,又讲到电影《美丽人生》的场景:
一女兵押着犹太老人进集中营监狱。女兵差点跌倒,老人扶起她,说:“小姐,请当心,别摔着了。”女兵麻木地走开了,连一声道谢也没有。“这个镜头让我流泪了。这里,我看到一组组强烈的对比。个体对比强权,文雅对比野蛮,人性对比物性,羔羊对比屠夫,柔弱对比刚强......我的眼泪不停的流出......所有的刚强都是手段,柔弱却是核心。人们以为柔弱依附刚强,却没想到实际上是刚强依附柔弱......”
喜欢这些话,看了好几遍。
五
“我们要用铁腕的手段将人民送入天堂。”
——《二手时间》
因为是铁腕,所以,“断腕”,是不会痛的。而腕当中的“人民”,大概亦不过是可以任意揉捏、遗漏的沙土泥块。
如果天堂的路充斥恐惧与暴力,那么,天堂何以是幸福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