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个30天,对日更已经习以为常。
第一个30天的时候,我就相信,一定存在一些不太费力的方法,去做到很多人觉得需要所谓坚持、自律、咬牙切齿才能做到的事情。
我是个喜欢走捷径的人,对此我向来不予反驳,也从不想去改变这一点。对我来说,乐趣和好玩才是真理,那些苦哈哈的追求梦想和卖瓜式的勤奋标榜让人无比反感。
偏偏好像人们偏好后一种。
好了,牢骚发完,自己复盘一下本月的情况:
三个新动向
1、开始涉及以前不曾写的题材。
这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定位,心理学是一辈子的事业和追求,绝不会丢下。只是扩展了它的边界,比如衍生到热点、电影等领域。
写一些简单的书评是带有功利目的的,虽说远没有到全民阅读时代,但是趋势喜人。几个较大的读书领跑者做的如火如荼,自己本身就是书虫,这个接轨也算合情合理。
2、开始加入社群活动。
个人偏内向,所以喜欢单干。之前一直自己默默更文,上月开始有意识加入一些社群。比如热点的时评群。
本以为社群的好处是能够互相沟通,但其实基本上没人会跟你沟通,每个人都在呐喊自己被看到、被发现。但能让偶尔让主编看到是真的。
另,由于我写热点的方法怪异,似乎并不讨喜。
3、开始报名写作班。
走捷径最好的方式当然是学艺,别人摸索几年几十年的东西若能指点一二,确实能走不少弯路。
作为写作路上的小白,报课是很有必要的。而至于能不能真正学到东西,一看老师与你的匹配度,二看你学习的方式方法。
就我而言,上月报了两个班,都是有收获的。
写作水平的分析
1、文笔没有显著提高
没有提高也是可以料见的结果,本来也没有针对文笔进行刻意练习。
由于培训课的作业要求,写过一篇丁丁张的文风解析,对那个犀利的笔触很是欣赏,如果刻意模仿练习,应该难度不大。
2、内容在回归自嗨
从粉丝爆发式增长之后,显然归于平静了。一方面的原因是首页似乎进行了某种调整,据说阅读量普遍不高。另一方面,也跟本身对内容的调整有关。
上月的大部分内容回归到内在的思考,比较少去用“读者思维”进行写作了。
这并不是因为我不想用,而是在接受了一些约稿之后,心态产生了变化。也不是膨胀,而是将日更的写作作为思想火花的记录,更多的精力用在了写稿上。毕竟,直接看到钞票的反馈更加让人刺激。
这大概是我抵死拒绝赌博的原因……
3、写作速度提快了
我喜欢的一个大V孙路弘曾经分析,为什么有些人学富五车却讲不好话,除了心理因素,就是跟提取速度有关。通过一定的训练,这一类人一定能够讲的很精彩。
写作是一样的。
之前一篇文章1500字,可能需要花费我3个小时。慢慢的,2个小时,1个小时。这是因为提取速度更快了。
人脑的神经链就像是公路,原本地上没有路,走的多了就有了路,越走越多就会越来越快,最后成为高速公路。
第5个30天的计划
虽说计划赶不上变化,但还是要有一个富有弹性的计划。
1、思考写作的几种套路
看一些名家教写作的书,都会提到一些关于套路的问题。
套路就是规律,任何事情都有规律。就像学下期,一定会有个背诵棋谱的阶段,只有熟练运用了套路之后,才能下出“神之一手”。
过度强调不按套路走的写作,就想一个连走都没学会的孩子,就想跑起来。
2、加入更多社群
社群还有一个好处,获取信息。
前天的调侃之作里,谈到了财富的终极秘诀就是信息差,写作也不能闭门造车,获取更多的信息,就有灵感,就有素材。
下一步加入我的本行心理社群吧,感觉那里阴盛阳衰。
3、尝试开连载
连载可以锻炼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耐力。
从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倒逼一个人的写作。这段时间陆续浏览了一些很精彩的连载,对于这些作者十分钦佩。
当然不是小说,小说我是写不来的。
不出意外的话,还是就改变的主题进行深度的解读,类似于一个教程类的东西,也希望能把自己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的所得更多分享出来。
第5个30天,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