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电影院看了场电影,看的就是《后来的我们》,之前的在百度上以及各大公众号上都见过有关于介绍它的文章,因此对此片多少有一点了解,看电影前我以为会有点什么让我感动的地方 ,看了之后,发现一整部电影下来,竟然没有一句话或者一个镜头让我有特别的感触。
要对一本小说一部电影什么的有感同身受的感觉,那么也就得经历太相同的事。故事中的男主角是一个在北京上大学的IT男,毕业之后留在北京扎根于北京,做普通又艰难的梦:在北京买房安家。他开始是卖电脑数码软件之类的东西,也做过客服、快递员,后来自己开发了一个游戏软件,被一个公司看上,与他合作,终于实现了梦想,在北京买房扎根。女主是一个没有读过大学的北漂,也想在北京扎根,想通过嫁人这个快捷的途径来实现,但是经历坎坷,最终也没有实现。二人的感情呢,和普通底层年轻人经历相似。比如在一个又小又破的出租房中两人可以说相依为命,经历种种的苦难,为了梦想而奋斗,真的应了那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两个人都很穷困的时候能一起过,但走着走着两个人的人生观就不同了,后来也因此就自然分道扬镳。
看别人的事情就是故事,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就叫事故了,才能够感同身受。然而我并没有那样的经历。
比如说毕业了一个人在大城市里面艰难的打拼,我毕业之后回来工作,吃住也都是在家里,能感受到家里的温暖舒适。没有住过出租房,体会过那种拥挤、脏乱的环境,住在家里父母会提供他们尽所能给我们的东西。正因为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所以没有特别大的压力,没有过年回家那种急切心酸的心情。后来男主通过开发自己的软件,赚到了买房子的资金终于在北京买了套房子,然后结婚生子,这些我都还没有经历过,我还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结婚生子。
我和女主的经历也不太同,女主为了在北京扎根,想通过嫁人这个快捷途径实现。感觉就是经济、利益联姻,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别人身上。我对婚姻的要求没有这么功利,我认为还是以爱和理解为前提和必要因素。靠着嫁人来实现阶级大跨越不实际也不会长久,高一两个阶级就差不多了。
虽然没有特别深的感触,能让我泪流满面,但是这部电影里面的爱情,印证了当下的爱情观:
一:爱情是对等的。两个三观不同的人,是很难能聊到一起的。女主第一个谈的男朋友是一个地震局的公务员,对她来说对方什么都好,有稳定工作,关键是有能力买房实现她的扎根梦,她是认真的。但对他来说,她又是什么呢?只是一时寂寞的伴侣而已。过年了,男朋友送了个手机给她,但说有应酬不能陪她,男主说送你手机,不是爱情,谁大过年应酬啊?话外音就是他连陪都不舍得花时间陪你,算什么爱?两人的目的都不一样,连爱都没有,怎么相处?
她的第二个男朋友,是一个公司领导,有房子的人,条件比前一个还好,但这么好的事凭什么让你碰到?之后看见人家已经有妻儿,我并不意外。别人对她也就是玩玩而已。他们之间的差距太大,对方要么是地震局的公务员,要么是一个公司里面的比较有头有脸的领导。和你一个小萝莉在一起的理由是什么?拯救苍生吗?
后来她回忆起来伤心地说“我发现我特别旺前男友,跟我好过的现在都混得挺不错的”她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别人能过好,可就是不愿意和她一起过好?因为她太低端了,一个成熟的大叔爱的大多是经济、社会地位、见识与他相似的女生,而不太可能是爱上一个见识短浅的、未经世事的小萝莉。再好的前任,都不是对的人,你们之间肯定是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后来她和男主角在一起,说句话就能看得出来她的文化水平。男主说你交的第一个男朋友,他能为你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吗?她甚至不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还要别人解释,更别说回答了,可见她的文化水平多低。在电影中,她屡次爆粗口,这哪里是一个有教养有素质的女生的表现?失个恋就不停爆粗,甚至把爆粗口当成娱乐和很酷的事。这得有多低级啊!
他们在相遇聊天时,男主说如果当初我们没有分呢,女主说那我们后来也会分,男主说如果我当初就是不管不顾结婚了?女主说那我们现在肯定离婚了。他们能够一起共同度过苦难,但未必能熬得过平淡,爱情真是这么让人又爱又恨。
二:爱人先爱己。女主是一个缺爱的孩子,镜头里没有出现过她的父母,有的只是挂在墙上的黑白父亲遗照,还有个出了国的母亲,她就是缺少家庭温暖的孩子。因此当一个人对她嘘寒问暖、送手机的时候,她就以为那是爱情。第一次失恋之后她一个电话打过来就搬到了男主的小出租屋里,跟他同住一个房间,也许你说在压力大的城市里面资金紧张,跟别人同住一个房间没什么。但是对于一个并不特别熟悉的老乡,而且还是异性,一个姑娘这样的做法是否欠妥当了?这也太随便了,无异于羊入虎口啊!
后来她找了第二个男朋友,对方喜欢长头发的女生,她就去戴了个假发,对方喜欢什么她就打扮成什么样子,有没有首先考虑过适不适合自己,自己喜不喜欢?试想一个连自己身体、名誉都不爱惜,没有了自我,而且能力、学历、素质也不高的女生,别人会有多爱她?
三:要想在大城市扎根,得有一项过人之处。要么得有技术,像男主一样靠IT技术发家吃饭,要么靠家庭背景、资源等等……,像女主这样什么都没有的是几乎是不可能在北京扎根的。电影的最后面,男主一家在自己的新房子里面讨论,计划着将来孩子上幼儿园的事,而女主仍然住在小破出租屋里面,一个人过年。当初她说要想在北京扎根,至少得在北京工作五年,其实现实就是像她这种要啥没啥的人扎根100年也扎根不了。
都说前任是让你成长的人,他/她教会了你如何去爱。但如果可以,谁愿意通过受伤害来成长?影片中两个人相处还算和睦,没有各种渣各种虐,走到后来慢慢相对无言,是双方沟通不了不能相互理解的必然结果。如果对方各种渣,对自己各种伤害,那么再相遇也不会这样带着笑和回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