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首页,就提出了一个我们常犯的错误。
我们常常想去改变他人,对吗?
家人之间、夫妻之间、情侣之间、朋友之间……处在一段亲密关系里,难免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我好想让我亲密的人变成我希望的样子。
殊不知“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
生活一直都是一个不断克己的过程。
克制自己不要妄想改变他人,克制自己不要胡乱发脾气,克制自己不要过于贪心……
本书由史蒂芬·柯维写就,然而他却在书中告诉我们只需要遵循七个最基本的原则习惯,就可借此让个人从各方面产生螺旋式的上升与进步。
看完本书,我就总结写下我对本书的个人理解吧。
习惯一 积极主动
这第一个习惯,用一句话进行总结:
“一个简单的理念:刺激与回应之间存在一段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利用这段距离。”
何为积极主动,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做些什么呢?
我们最该积极主动的便是在外界给予我们刺激时积极主动地选择如何去做出反馈做出回应。在这里作者强调的是:我们是可以自主选择回应模式的。并不是在受到旁人激怒时,就只能以愤怒对待。并不是在遇到不好的事情时,就只能伤心哭泣。
要明白“伤害我们的并非悲惨遭遇本身,而是我们对于悲惨遭遇的回应。”
习惯二 以终为始
做任何事都需要认清方向,找准目标。找到终点再开始奋斗,有的放矢。
作者在这里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是经过二次创造而成。第一次创造是在我们的头脑里进行,第二次创造则是通过行为实践去完成它。
另外还有重要的一点便是要识别自己的生活中心。生活中心摇摆不定,情绪上难免起起落落,一会儿意气风发,一会儿颓唐沮丧;一会儿斗志昂扬,一会儿又落魄消沉。缺乏固定的人生方向,没有持久的智慧,也没有稳定的力量或自我评价。所以,最理想的状况还是建立清晰明确的生活中心。
如何找到明确的生活中心呢?你就要通过运用习惯二,找到目标也就是终点再开始去实践达成目标。
习惯三 要事第一
左脑进行管理,右脑进行领导。有效的管理指的是要事第一,先做最重要的事情。
在这一章节里,作者将日常事务做了四个分类:重要且紧急的事、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不重要但紧急的事、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
习惯三强调的便是要致力于做第二类事务——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不要一直被琐事牵着鼻子走,把大量时间都花费在日常琐碎但却无益于个人长远发展的事务上。
习惯四 双赢思维
双赢者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一般人看事情多非此即彼,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视为自己之失。
套用我们常见到的一句话便是:这个世界上并不是非黑即白的,除过黑白之外,还存在着大量的灰色地带。双赢思维便是要我们在这样的灰色空间里找到更多的可能,而不是把自己的思维局限在非黑即白的地界里。
如果实在无法做到双赢,那么就好聚好散。坦诚相见,在心中留有退路,更有助于发掘和解决问题。
在此处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知足的心态。相信资源充足,人人有份。
如若不然,抱持匮乏心态的人,甚至希望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人小灾小难不断,疲于应付,无法安心竞争。他们时时不忘与别人比较,认定别人的成功等于自己的失败。纵使表面上虚情假意地赞许,内心却妒恨不已,唯独占有能使他们肯定自己。
相形之下,富足的心态源自厚实的个人价值观与安全感。
习惯五 知彼解己
这个习惯上作者所讲的内容是让我感触颇深的,因为在这一点上我一直都在犯错误却不自知。我为什么这样说,你看了下面这一段话就明白了。
“我们通常把让别人理解自己放在首位。大部分人在聆听时并不是想理解对方,而是为了做出回应。这种人要么说话,要么准备说话,不断地用自己的模式过滤一切,用自己的经历理解别人的生活。”
反观从前,我就是如此。在聆听过程中并不是想的是去理解对方,而是时刻都以准备做出回应为目的的听对方的叙述。这样的我其实完全无法理解倾诉者心情的,却还自以为在耐心地聆听。
书里告诉我们理解他人最好的方式便是要做到移情聆听,“移情聆听是指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但要做到如此确实很困难,因为还是会不自觉地就切换到为了回应而听的模式去了。
那么如何做到真正的移情聆听,有效沟通呢?作者提出了以下五个要点:️
当对方向你倾诉的时候,你可以这样做。
1、复述对方的语句,这至少能使人专心聆听。
2、加入自己的解释,完全用自己的词句表达,但仍用左脑的逻辑思维去理解。
3、渗入个人的感觉,右脑发挥作用强。此时听者所注意的已不止于言语,也开始体会对方的心情。
4、既加以解释,又带有感情,左右脑并用。
运用这样的沟通方式,避免掉入为了回应而聆听的怪圈。
习惯六 综合综效
综合综效的精髓在于判断和尊重差异,取长补短,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它的基本心态是: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
综合综效的沟通,是指敞开胸怀,博采众议,接纳一切奇怪的想法,同时也贡献自己的见地。
习惯七 不断更新
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不断更新的主旨在于不断地进行自我提升和完善。这包含了四个层面——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
身体层面的更新在于有效呵护我们的身体——健康饮食,充足休息以及定期锻炼。
精神层面的更新在于通过阅读、音乐、思考等方式对人的本质、核心和价值体系进行迭代。
智力层面的更新在于通过阅读、写作、组织和规划来完成。以阅读来进行输入,写作来进行输出,组织和规划则运用大脑的想象力和逻辑力得到磨砺心智的目的。这跟精神层面的更新有类似的地方。
社会/情感层面的更新则在于不断践行习惯四五六,在与他人的日常交往中完成。
最后就是平衡好这四个层面的更新进度,不要顾此失彼才能产生最高效的效能。
到此,本书的叙述也就完结了。
对于此类工具运用类的书籍,践行度是非常高的,所以没有特别多的个人感想参杂在其中。王阳明在其心法一书中提出“知行合一”,我想就是对此类书籍最好的诠释了。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由内而外的造就自己。
因为真正的变革是由内向外实现的,只是利用性格魅力的技巧,在态度和行为方面做些表面工夫根本不行,一定要从根本上改变那些决定了我们的人格和世界观的思想构造和行为模式才行。
绝不要停止探索,因为其目的是回到起点,重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