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一直都想再出来骑骑车,能够放开自己,把音响挑到最大,在空旷的公路上飞驰,那种滋味简直不要更棒。前些天北京第一波寒潮似乎把人冻的有些瑟缩,趁着天气回暖,加上想要break自己之前的低气压状态,就今天启程了。
一出门发现驮包和后车架完全不搭,在之前买了没装东西,而在承载了一大堆行李之后 孱弱的驮包开始向轮胎无情的贴了上去,然后就寸步难行了。还好想了个办法,用之前秉承着反正便宜就买一根的伸缩带,将两边的驮包和车轮的恋情生生拆散。
到了中关村发现,码表不示数了。又经过一番折腾,才堪堪修好。果然开始是最难的,此中艰辛,不足为外人道也。
大大小小的事情处理完,挥手告别蕾姐,此时已经一晃到了中午十一点半,而五点就已经天黑了,想起夜晚公路上的大车就毛骨悚然。于是计划就从白洋淀改到了涿州,第二天再清早去白洋淀,11月15号封淀,刚好来得及。
码表开始了它的表生。
一启程就碰到了一个紫色衣服的小哥,看起来比我还高过一头。一路同行了十五公里,途中在一处红绿灯停车处聊了起来,竟然是每天骑车三十公里上下学的狠人,更可怕的是居然还是个初中生。
最后在卢沟桥附近分道扬镳,想起上次夜游宛平城,晓月下的卢沟桥,真是有些留连。
一路向西南,来到了房山,想起舒克贝塔兄弟,一个在昌平,一个在房山,隔京相望,想来境遇也差不太多。
到了京郊,就和城里有着太多的不同,没有了马路上摩肩接踵的拥挤,只有在国道上笛声长鸣的大车,尘土飞扬,遮天蔽日,雾霾漫天,颇有些《我不是药神》里面主角去印度买药时,烟雾迷散,只见神佛的体验。
愈往南,便愈发萧条,从原本还有些许生气的小镇,变成了破落不堪的城乡结合部。能够明显的感觉出来青壮年的缺失,人去楼空的萧条,我想,在为了拱卫京城而丧失了环境的代价下,没有人愿意呆在一个一年365天都是雾霾的地方吧。
而且到了冬天,为了暖气的供应,能源的消耗带动的雾霾愈演愈烈。
离开房山,骑车刚好六十公里,来到了河北界
再往前十公里就是今天的目的地了,然而,在这里我见到了我咋舌的一幕,连着十公里的国道,路边居然全都是家具店,家具店,家具店,伴着零星的建材市场混在其中。大概全北京的家具源头就在这儿吧。又或者是这边又要大兴土木,建一个霾都。但是环境已经恶劣到房价四五千也没人买了。
最后,一共花了三小时四十分钟完成了全程74公里的行程。明天清早去白洋淀,还有七十多公里的样子,大概中午能到,趁着封淀前的最后一天看看嘎子哥呆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