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三岁是一条分界线,此时大脑发育可能有一个特殊的过程,启动了记忆功能,同时把三岁前的事遗忘 ,彻底封存在无意识之中。
她说,她记得三岁以前的每一个细枝末节,却忘记了后来的一切。这是赐予还是剥夺。她笑,脸上爬满了深深浅浅的纹路 ,让人感觉像在哭。只有眼睛清澈而明亮地注视着前方,像在搜索着什么 。每次看到她就会想起福克纳的《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只是你仍然不敢相信现实中还存在这种荒诞的真实。
住在小区的人常常会私下里议论那个尚未婚嫁的老女人,她很少外出,总是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毫无声响,即使是入夜时分她的窗口仍是昏暗,似乎没有生命的存在,但每一个清晨,在人们的视野里又总会出现一个瘦小的女人撑着一把墨色的伞匆匆行走的背影。人们有意无意地疏远着这个女人,用一种迷惑的眼神看着她毫无光亮的窗口。善意的老人总是在议论的末尾意味深长地说,这是个有故事的女人。
对于这一切我曾经信疑参半,在我的意识里她不属于这个时代,甚至只应该存在别人的故事当中。
第一次走进那间屋子,我很好奇,似乎努力地印证一些想象中的情景,但结果让我感到有点失望,是将那层神秘面纱扯去后所留下的失落感。也许是我毫无顾忌的目光,从这个女人的眼里我隐约看到了敏感与不安。对于我这个冒失的来访者她有点手足无措,用急切而略显得生硬的言语来掩饰这种焦虑与恐慌。她多次问我要不要喝水,我表示同意,但却没看到她有任何的行动,我才下意思地感觉到也许这个屋里没有我需要的水。为了减缓她的不安,我在一个椅子上坐了下来,静静地听她不停地絮叨。也许很久没有人用这种方式听她诉说了,她的心情显得不错,便也在我斜侧面45度角的地方坐下来。我发现她说话的时候目光总是朝向前方,偶尔几次转向我时,与我的目光交织,这时候谈话总会中断,她总是先清清嗓子,问我,说到哪了。她的那种眼神是飘忽不定的,看不到成像的影子,似乎只有在注视前方的时候才能看清,辨认出什么。
有那么一刻我走了神,脑海里想着在那无数个没有光亮的夜晚,她在做些什么,也许,她是静静地坐着试图去抓住三岁以后的记忆,她将记起什么,又将忘却什么,也许只有空洞的墙壁发出的冷漠的回声。
关于她的一切,身边的亲人似乎都在忌讳什么,不愿触及,只是常听他们叹息着,她是姐妹中面容最佼好的一个,学识丰富兼具修养…也许上天是公平的,在给予的同时也在剥夺。只是我的内心里满是怜惜,为她这一世的孤独与苍老。
是否,她的世界仍有那么一点“富足”,她在黑暗处不断地追忆着过去,三岁到六十岁,也许只是其中的一段。
她说,她可以清晰地勾勒三岁前的每一个画面,甚至在乍临人间的啼哭声里她能记起每一个微笑的脸盘,但是三岁一忽而过,便是漆黑一片,她只有在黑暗里洞察,看着那些黑色的互融,一点点流淌着。这是一个世界,属于她和她的回忆。
浓雾中,一双从梦寐中惊醒的眼睛,踉踉跄跄地行走着,在嘈杂的声响中,雾气一点点散开。眼前是杯盘狼藉,一个女人在黑暗中战栗的身影,还有那双汩汩地淌泪的眼睛,眼窝里蓄满了伤痕……
雷雨里,在纵横的阡陌上,一双迷失了方向的眼睛,疲倦而不堪,有一双大手在一次次地试图为它指点迷津,但很快在大雨中浸湿,融化,消失……
断断续续的梦境在我的枕边停留,潮湿了我的双眼,淋湿了的心没了着落。但醒来时依稀记得那是一双似曾相识的眼睛,清澈而明亮,忧伤而绝望。
后记:只是想借此来诉说一个人的生存状态,在记与忆中的沉沦,记忆本身只是一种形式,就像梦境一般,是主观的裁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