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和我说,她的女儿在二岁的时候,路过幼儿园,很喜欢里边的木马,于是就主动要求上幼儿园。我听完真觉得是个美好的故事,别人家的孩子真是天使啊。我家的宝宝二岁的时候,恨不得每分钟挂在我身上,即使上个厕所,他都在外面撕心裂肺地捶打卫生间的门——说实话,我真担心那门被他锤坏……
就这样一个孩子,我真不指望能因为带着他去幼儿园附近转悠,就能让他对幼儿园产生什么兴趣。然而,幼儿园是不能不去的,因为父母要上班挣钱啊。
于是我又咨询了那些正常学龄上幼儿园的家长们,孩子一开始去幼儿园都会哭吗?一般多久能适应(不哭)?答案各不一致,有些说压根没哭,喜欢幼儿园哩;有些说头两天没哭,后三天反应过来哭了,再后面就不哭了;有些说从出门上幼儿园这段路都非常困难的,孩子不愿意出门……
好吧,众说纷纭。实例是,住楼上的小姐姐,每天上学都是生离死别,一路和妈妈拉扯哭喊去的,据其外婆陈述,都得妈妈去送,外婆去送是拧不过她的。然后这种哭喊持续了二个学期……二个学期……
虽说对孩子(也对自己)做了很多心理建设,根据他平时对家里人的依赖程度及外出与其他孩子玩耍的情况,预计他至少会哭一个月。但是头三天看到(听闻)幼儿园老师发孩子嚎哭的视频,我的心,还是很不忍。这么多孩子都跟着老师唱歌跳舞,就他一个人一边扯衣服擦眼泪,一边哭喊着:“我要爸爸!我要回家!”作为老母亲的我还是很揪心,几欲一同落泪。
再加上幼儿园的前期准备工作欠佳,孩子不适应伙食,以及老师对我问题的一问三不知,我看着孩子哭喊的视频,心里想:上幼儿园,是不是反人性的活动?
还好,我们家是宝爸接送。同时,宝爸安慰我:你不要这么焦虑。
我顿时反应过来,焦虑的不只宝宝,我的焦虑更严重啊!我试着去改变我的观念:去找幼儿园的做得好的地方;接受孩子一开始进入新环境,对伙食的转变暂时不能接受的现实;接受孩子第一次离开家人进入社会集体活动的事实;给老师、孩子和自己一个适应的过程……
如此这般,到了孩子入园近二周,一切仿佛都步入正轨了:宝爸说送孩子上幼儿园,孩子会和他说再见并自己去找老师了;老师发布的视频和照片,能看到孩子参与集体活动的身影了;孩子回家会和我报告说“我今天上幼儿园不哭了”。
你看,上幼儿园这事,是为孩子人生第一次离开家人进到一个集体,是实际意义上和父母的第一次“分离”(不算婴儿时期那些父母单独出门剪头发、看电影之类),不光是孩子会有分离焦虑,连活了几十年的“见多识广”的父母,都会焦虑。那我要分享的心得就是:接受孩子离家入园这事,给大家一点时间适应,相信老师的专业,相信孩子的适应能力。孩子的适应能力和很多能力,其实都远比我们(父母)想象的要强得多,该放手的时候要放手,该拥抱的时候就拥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