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都是利润与财富的追逐者,要靠创造资源和取得他人的资源,甚至逼迫他人让出资源而使自己富有。
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
平安集团在主要城市基本都有宏伟的建筑,比如深圳和上海的平安大厦。
对于他们集团,保险显然是一块主要的业务。
那么,可想而知,保险业务是多么赚钱。巴菲特就特别喜欢保险业务,因为收上来的保费资金池,可投资时间比较长,也稳定。
这种低成本资金,为他们带来了高额回报。
这里先澄清一下,并不是说买保险就是坑。
相反,不少保险品种的配置是不可或缺的。
比如,重疾、意外、定期寿险,这些消费型保险,我自己就买了不少。
注意是“消费型”,不买返还型。
就像你买车险,还期望返还吗?这样保费才低,提高性价比。
其实,对于不同群体,不同阶段,保险的任务和作用完全不同。
但是,像万能险、打包组合类型的品种,这些产品的噱头无一例外就是除了保险,还有投资收益。
甚至,我觉得专家极力推荐的年金险,也觉得并不是说的那么完美。
宝万之战
说到万能险,我就想起了宝能举牌万科。
宝能收购万科25%股权,资金主要来源就是“万能险”的保费。
当然,最后领导判定收购无效,万科幸免于董事会改组。
“无效”的理由在于,万能险有三个问题:
第一,承诺高息保本;
第二,通过银行发放,让老百姓把保险公司信用和商业银行信用混在一起,产生刚性兑付错觉;
第三,万能险保费是短期资金,却用于长期投资。
假如宝能是通过自身保险公司提供的正常保费去投资,那就完全没有问题。
为什么阿里小贷等消费、信用贷合规,而P2P却生存不下去?
区别就在于阿里用自己的钱放贷,P2P用客户的钱放贷。关于P2P这个骗局,后面还会讲。
那么,买保险的目的在于提供保险,它的极致应该是用最少的保费获得最高的保额。
现在好了,买保险还送理财。保险理财的回报和性价比真的有那么好吗?
今天,我找来某保险公司的一个年金险品种。这是我几天前无意看到的,今天刚好用得上。见下图:
世界第八大奇迹
当然,这里不讨论它的保险服务,我要说的是它的资金收益,即复利的威力和资金时间、机会成本。
这个案例,交30万获得一生的现金流,共领取288万。是不是很有诱惑力?
相当于本金翻了9.6倍(288÷30=9.6)。
接下来,我会进行演算。
假设我把这笔钱投资于债券基金,债券基金的风险可控,除了货币基金,就算它最安全了。
我找来了一个偏利率债和一个偏信用债,看看它的年收益。
广发纯债(信用债)8年48.96%,年复利就是1.4896开8次方,年复利=5.1%。
新华纯债(利率债)8年增长55.38%,年复利开8次方就是5.66%。
那么,我们就取年复利5%。
其实,投资者都不喜欢买债券,因为他们收益太低。
如果你满足与5%的年收益,其实银行股票业可以做到,光分红有3%以上。
下面的表格,我按复利5%算:
前面6年,因为不是一次缴纳,所以只算复利3年。
最后看到,一样的现金流,最后还有444万余额。
这就是爱因斯坦口里的世界第八大奇迹。
让保险回归它自己的岗位,不要混水摸鱼
随便提一下,1626年,荷属一个总督只花了大约24美元,就从印第安人手中买下了曼哈顿岛。
曼哈顿现在是纽约的一个区,华尔街就在曼哈顿岛上。
是不是占便宜了?我再算一下。
以美国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投资获得8%年复利算,已经算保守了(巴菲特一个世纪的复合年收益22%)。
那么到今天值多少钱呢?
2021—1626=395年;
1.08^395*24=382万亿美元。
以现在曼哈顿的地价,这个资金不但能买下曼哈顿岛,还能把它上面的东西一起买下。
是不是不可思议?
赶紧行动,为你的儿女、孙子,每年存个5万。就算你是投资小白,只能获得5%年收益。
但是最后,他们将拥有一辈子的现金流,共732万。
如果你再辛苦一下,学学理财投资,把可怜的5%年收益率提高一点,你将能撬动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