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底,工作调整,每天出行需要坐地铁,风景一时独好。
以前工作的地方,十月以后,浓云不散,连月见不到几天太阳。一群人挤在面包车里上下班,蓬头垢面,满脸惺忪,日子就像行驶在浓雾里的车。
刚到的那天,下机转地铁,候机厅里宽敞明亮,一派繁荣,褪掉臃肿的外衣,大家身形轻快,从容自信,带动着空气中的昂贵香氛若即若离,干涸的细胞瞬间饱满充盈,精神一振!地铁经过一段海面,日光灿烂广阔,海面湛蓝无垠,心中油然而生一片坦荡豪情,重启人生。
我坐车的方向恰好错开了早晚高峰,一路上空间富裕,大家面容随和。早起的朦胧还未消退,车厢里安静祥和。
站着的人习惯望向窗外,他们的角度更容易欣赏路过的风景,视野被速度拉长,飘成曳尾的思绪,自然的进入一种神往的状态。有的可能正在思考和规划,目不斜视,一脸庄重;还有的可能在努力回忆昨晚的梦境,试图得启示,凝神闭目像是又睡着了。阳光洒他们的脸上,轮廓明暗起伏,此刻,一身自然哲学的流光溢彩。
坐着的人最舒适。拿着手机翻阅着即时的脑部画面,收到刺激的信息,神经元传导到面部肌肉,会忽然绽开笑颜,但这毕竟是少数懂得在忙碌中汲取快乐的人。更多的人是一脸的郑重和平静,像在围观一场无关紧要的内科手术。小朋友们沉浸在赖床和上学的别扭中,不吵不闹,乖巧可人。偶尔还会童声稚气的蹦出一个让大人都陷入沉思的问题。
还有蹲着或者索性坐地上的。他们是拥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人,这种精神,站着的人有,座位上的人有,他们表达的更彻底。我内心曾经非常钦佩他们的洒脱,也想试试,手摸了一下,地太凉。
晚上的气氛就热闹了,特别假期前一晚。女孩儿们关于琐碎点滴说个没完,玩的,吃的,用的,有趣的、讨厌的,可以放肆说的和悄悄耳语的。说着说着总能因为某个暧昧的感情而互相揶揄起来,眉眼都是笑。青春的芬芳迅速传染整个车厢,空气都跟着热烈了。年纪越小快乐的分贝越大。我听着,默默积累起宝贵经验。;阿姨们的情绪也跟高涨了,电话里也行,面对面最好。新跳的舞,好看的衣服,去哪儿旅游,谁谁如何,至于家里完全不用操心!儿女孝顺,老伴儿反对也没用,人比夕阳红。我一直强烈的认为,女性是这个世界的颜色和声音,没有她们,世界是黑白默片。
最怕遇到讨论职场问题的,和人生问题一样属于无解的恒命题。开口就要甩出对错矛盾,先声夺人。语气含恨,语速快切,一会儿愁苦一会儿激愤,最后一脸凝重幽怨,到站才醒过神来,扔下一句拜拜,匆匆下车。
更多是看不到脸的人,既看不到欢笑的纹理,也分不清难过的嘴角,明明是在努力了解整个世界,却对周围毫无兴趣,这是手机制造的一个合理缺陷,也许大家发现了,也许大家只是发现。
买了票,我愿意认真欣赏。
稚嫩的孩子,美丽的姑娘,沧桑的工人师傅,还有一些有着奇怪感觉,无法形容的人。画面是彩色的,阳光是温柔的,生活的长卷每天都向前崭新翻开,积极不倦的热爱这一切!
如果,他们中有人能把头抬起来,一定会看到和我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