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帽”这个词让人一看见就莫名的有一种亲切感,这种亲切感来源于曾经许许多多小红帽乐于助人、不计个人得失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而如今感觉小红帽已不是当年的小红帽了。
大家在许多公众场合,经常可以看见很多穿着红色印有小红帽字样的衣服的搬运工人,尤其是在火车站或汽车站见得比较多。他们收取旅客十元到二十元或更多的报酬给旅客提供上下车的方便。大家都知道小红帽的宗旨是:火车站在继站台票取消后,为了方便出行的旅客,站内推出“小红帽”的便民服务,一般采取的是统一着装——红色马甲、头戴小红帽。参与这项活动的是志愿者,他们会用手推车免费为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乘客送站上车。通过逐步的演变,后变为“小红帽”是火车站提供的一种便捷服务,是专门提供和服务与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优先乘车的有偿增值服务。而如今又演变到成为火车站赚钱的工具,无论你是否需要,只要给钱都可以用钱买到这项便捷服务,而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乘客却被忽视了。
让我们来看看曾经的小红帽志愿者:首先志愿者精神是定位为一种利他主义和慈善主义的精神,个人或者团体,依其自由意志与志愿原则,着力于协助他人改善社会的宗旨,不计私利与报酬的一种高境界理念。经查阅相关资料,在1993年底,中国共青团中央决定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12月19日,2万余名铁路青年率先打出了“青年志愿者”的旗帜,在京广铁路沿线开展了为旅客送温暖志愿服务。紧接着又有40余万名大中学生利用寒假在全国主要铁路沿线和车站开展志愿者新春热心行动,青年志愿者行动迅速在全国广泛展开。九年来,青年志愿者行动不断发展,志愿服务的领域不断扩大,志愿者队伍也日益壮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累计已有1亿多人次的青年向社会提供了超过46亿小时的志愿服务。 这无疑推动了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团中央于1994年12月5日成立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也逐步建立起来。已初步形成了由全国协会、35个省市、2/3以上的地(市)级协会及部分县级协会组成的志愿服务组织管理网络体系。
而如今的小红帽已然变味,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人群是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往往这类人大部分经济基础较为弱,要让他们接受如今“小红帽”这项服务,十个有九个都会拒绝。优先上车这项火车站开通的便捷服务也就失去了它本应有的宗旨与初衷。今天的小红帽把火车站这项为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人群开辟的通道变为牟取利益的通道,忽略了真正需要帮助的旅客。同时也伤害了其他正常旅客乘车的公平性。
是的,也许有人会说:“人家不收钱,怎么生活。”市场经济体制下,本着自愿消费原则,本无可厚非,但能否不要穿着小红帽的装束、打着小红帽的旗帜来干着牟利与伤害真正需要帮助的旅客、伤害广大乘客的乘车公平性。如果这样长此以往,是对小红帽的一种亵渎,让一代一代人逐渐遗忘那些真正曾经为“小红帽”付出努力的志愿者,这是对一个时代良好社会风气与品行的抹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