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适应时代要求,立足中国实际,系统提炼总结标识性概念、原创性理论,推动构建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这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关键所在,也是给广大党员干部行动的根本遵循。
党的创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智慧结晶,从毛泽东思想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理论成果紧密结合中国不同时期的国情与发展需求,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指明了方向。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是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的必修课。通过学习,我们深刻领会党的初心使命、价值追求和战略布局,从而在纷繁复杂的局势中保持清醒头脑,坚定政治立场,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
立足中国实际是我们党制定政策、推进事业发展的基石。中国地域广袤,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文化传统、资源禀赋存在差异。党员干部必须扎根基层,深入调研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倾听群众呼声,把握民生痛点与发展难点。无论是在乡村振兴的田间地头,还是在城市治理的大街小巷;无论是在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还是在生态保护的山川河流,只有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精准施策,避免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让决策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深入贫困地区,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产业基础和贫困群众的实际需求,制定出一户一策、一村一品的扶贫方案,实现了数以亿计贫困人口脱贫,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正是立足实际解决问题的生动实践。
同时,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与立足中国实际相辅相成。党的创新理论源于中国实践并指导实践,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运用创新理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理论的普遍性与地方实际的特殊性有机结合。在贯彻新发展理念过程中,各地依据自身优势探索绿色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等不同路径,既遵循理论指引的方向,又充分挖掘地方潜力与特色,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党员干部要持续强化理论武装,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要脚沾泥土、心怀真情,摸透中国实际的 “家底”,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立足实际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