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微则言必轻!
请先成为那个可以说话的人,再去评论,再去好为人师,再去吐槽。只要你有这个资格,你即使肆无忌惮的胡咧咧,也会有大群的跟随者若有所思的点着头,附和着,而且甚至可能还有记笔记的……
反之,你不具备这个条件,哪怕你说出的是旷世真理,信不信,分分钟各种砖头迎面飞来,你能做的要么就是无力的闪躲,要么就是硬接这一脑袋砖头,一边舔着这还没结痂而又裂开的伤口,一边开始怀疑人生……
人生的第一桶金
一次和两个MBA同学一起吃饭,聊到大学毕业后,短期之内可以赚到的第一桶金都会经历些什么,在我和其中一个同学看来,人生的第一桶金,往往是带血的,往往是不可描述的,当然也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在里边的……而就在我侃侃而谈时,对面比我小4岁的女同学不耐烦的回怼了我一句,我瞬间觉得我TM就不该说话,我应该闭嘴。“你俩赚过100万吗?”我知道,这个女生确实有赚过,而我,连第一桶金都没看见过……
你连人都没生过,拿什么质疑人生!
《失恋三十三天》里这段经典台词,尽管只是调侃,但却颇值得玩味。很多事物,如果你没有真正经历过,仅凭自己的认知及逻辑推理也可以相对准确的表达出来,但即使人类语言再丰富,其表现形式也只能是单一维度的,也是有限匮乏的。
太多事物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好比男人永远体会不到痛经是怎样一种疼,女人也同样无法理解蛋疼究竟是怎样一种痛。生过人的和没生过人的,对于人生的理解当然不同,如果你想了解生过人的人生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唯一的办法只有你也去生一个。恐怕,有经历的人,才更具有发言权。
并不是谁都可以在海边晒太阳
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书中写一个渔民在海边晒太阳,一位绅士走过来对他说:“天气这么好为什么不去捕鱼呢?”渔夫说:“先生,捕鱼干什么呢?”“捕鱼你就能挣很多钱啊?”渔夫说:“挣钱又为了做什么呢?”“挣钱你就可以买一艘更大的船”,“先生,买大船又做什么呢”“这样你就可以打更多的鱼,挣更多的钱,”“那又能怎么样呢?”“这样你就可以像我这样,在海边晒太阳”。渔夫说:“先生,我现在正在这样做呢”。
最初看到这段话时感到很兴奋,就是突然可以把自己“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合理化了,把自己“金钱买不来一切的假清高”合理化了,把自己“眼前的不是苟且而是诗”也合理化了。当和朋友拿此事作为已经拥有自在人生的依据来吹嘘时,朋友说,这两个太阳根本就不是同一个太阳,两人所在的世界也根本就不是同一个世界。
一个是不思进取、无欲无求的淳朴,一个却是洗尽铅华始见金,褪去浮华归本真。最后,这件事深深的刺痛了我那本就呆萌的内心,是呀,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想想我还是更愿意成为后者,有能力去做而选择不做和没能力去做而不做,这完全就是一龙一猪。我也不再需要假清高了,等我真正有了钱,站在了一定资本背后,我才可以站直了说:别把钱看的太重,那不过是个工具而已。
成为那个可以说话的人
这几年,PPT已经从一个使用工具发展成一种专业技能,好多职场中的PPT达人,甚至夸张到可以有电影级的制作水准。各种专业炫酷的表现形式,让这群人也混的风生水起,当然我不是说不该专精PPT技能,和这些人比起来我顶多算是灵长类动物,我也只会用模板而已。
只是觉得,在播放讲解PPT时,正确的逻辑应该是内容>形式,两者相比,内容一定第一位的。而完全一样的内容,完全一样的表达方式,你和你公司的高层领导演示出来所产生的效果则完全不同。同样,你公司的领导和马云都演示同样内容,那么产生效果之差异也更是大相径庭。所以,形式没那么重要,内容只是一般重要,重要的是这到底是谁说的。那么,请成为那个可以说话的人,你再去说,否则,请你Y闭嘴!
我现在已经闭嘴了
曾经的我,喜欢高谈阔论,好为人师,愿意拿还尚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来表现自己。现在看来,尚且不说有多少是有道理的,重要的是,因为自己不具备资格,没有立场,更不是可以随意说话的人,因而自己所说的那些种种并没什么鸟用,只能更容易显示暴露出自己的无知罢了,有那时间还不如看会得到,让自己早点拿到可以说话的权利。
写这篇文章也一样,我根本没有资格说以上这些,这些都是对自己说的,当想说又忍不住时,那就不妨像我一样给写下来,爱谁看谁看,反正我们又不认识,就权当我在放P就好了。当然,你喜不喜欢,我根本不关心,我也管不了你的嘴,我只能管好自己,让自己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