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见有位思想类直播者说:“当某种东西成为了不可质疑,成为绝对的压迫力的时候,它是肯定(我建议把“肯定”改成“大概率”)是有问题的,它本身就已经变质了”。
从古典牛顿力学到相对论力学再到量子力学的发展告诉世人,科学就是有着被证伪可能性的东西。世界上除了从少数几个公理出发,演绎推导出的数学和逻辑体系外,不存在能够揭示世界终极真相的真理。正如人们无法证明上帝的有无,也无法肯定死后灵魂的存在与否那样。
即使是数学和逻辑体系,也仅仅是生长在人的思维结构中,开花结果于人的认知框架下的“真理”,它们并非是绝对真理。人的思维对世界的认知本身就有着四组二律背反,即使是人的逻辑,也存在一些悖论。科学也是在被人不断地质疑和局部的证伪中,不断地发展与进步的。
现实就如康德指出的那样:人跟“自在之物”或者说物自体之间,永远隔着一层浓雾,人只能通过感知同时依靠理性去认识现象世界,却无法认知那些体现自在之物本质的客观真相。
由于“理性认识的辩证性,它力图超越经验界限去认识物自体,必然会产生自相矛盾”。所以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玄学也稳稳地占据着精神世界的一席之地,并且世上不存在不可质疑的文字与精神图腾。
由于先天的认知局限,人们往往把那些力大无比,无法解释,无法把握,又像身体的阴影般无法挣脱,看起来将会伴随自己终生的东西,将信将疑地归咎于上帝所为,并将自己在现实世界中的沉浮称之为“命运”。于是有人遇到阻力,感到困惑与迷茫,就立刻向上帝等各种神灵祈祷。
至于上帝是谁,它在哪里,长得怎么样的,是男是女,人们穷其一生都无法知晓。广义的上帝在西方体现为基督教,在东方则表现为佛教与道教等神秘主义。当然有些悟道的人也可以说,上帝与我同在,这样的上帝就显得并非那么高不可攀。
除了普世价值以及必须敬畏的天道外,社会进步就是人们不断“祛魅”的过程。所谓的“祛魅”就是去除那些“不可置疑之魅”,祛除历史上人造的假神,也祛除人们思想中的条条框框,比如什么书能读,什么书不能读;什么问题能思考,什么问题不能思考;比如人的潜力是可以自我开发,还是无法自我开发;人到一定年龄是定型物,还是人一生都是未定型物等等。
至于许多为生活所困的人,除了源于现实中的物质匮乏外,那些精神上的困顿,心灵上的闭塞,主要缘于这些人不是习惯于画地自牢,就是沉迷于装神弄鬼。
在各种神或鬼的干扰或恐吓下,人们正在丧失从事物本源出发进行思考的能力,结果被心中形形色色的“魅”所捆绑与绑架,然后大家再进行相互的绑架,最终人们遵从着群体的规训,委曲求全甚至心安理得地交出剩余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