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总是数着日子盼过年,长大后就不愿意过年了,妈说是因为小时候无忧无愁地,就知道玩乐,心纯净,长大了,事事都得自己张罗,就没有那样单纯的快乐了。
过年最兴奋的记忆是杀年猪,小时候妈会喂两头猪,这猪是一日三次都吃煮熟的食料,妈总把玉米面、米糠、和爪子饼煮熟,平时我们还给它挖野菜、割青草,精心喂养的猪长得又肥又壮,到了年底它就要变成我们餐桌上的美味了。
杀年猪那一天,姑姑家的弟弟、妹妹都在我家,我们几个小孩子在院子里跑来跑去,等到妈妈已经烧好开水,听到猪叫的声音,我们都藏起来,又兴奋又害怕,大人们忙乎着,退猪毛、处理猪血、分割猪肉,现在想想,其实过程很繁琐,但那是过年之前最热闹的一天。
这天最幸福的是要炖一锅杀猪菜,五花肉、干白菜、猪血、粉条,烧大锅炖上,平时很少能吃上肉,这一天的饭菜真是太香了,而且这一天最热闹,这天姑姑的家人和叔叔的家人都我家吃肉,妈还会让我给左邻右舍都端去一小盆。
杀了猪,离年越来越近了,我家这个时候又热闹起来,爸爸开始给村里的大叔大伯写春联,那些天,一个炕桌放在大炕上,到一盒墨汁,爸爸站在桌前开始写起对联,爸爸写,我负责把写好的对联摆好晾干,来找爸爸写对联的人真多,那些天家里来来往往的人不断,家里好不热闹,一直忙到新年的前一天,这也我对传统年最深刻的记忆。
到过年这天,才是一家人的节日,三十上午我和爸爸贴春联,妈妈这天中午会炖鸡、煎鱼,晚饭后开始包饺子,辞旧迎新是年夜饭的饺子,那时候虽然贫穷,可议式感非常强,饺子煮好了,爸妈开始摆旺火,烧纸祭奠各路神仙,鞭炮点燃,然后才允许我们吃饺子,吃饭前还要洗脸,预示着新的一天开始。
春节晚会是除夕的大餐,也是那天的欢乐和热闹,那些年过的认真、简单又丰富。
婚后和老公来到河南,这里的习俗又不同,这里不守岁也很少人看春节晚会,大部分的人都是打牌过春节,感觉那些年过的很无趣。
小时候过年的快乐还因为那一身新衣服,因为物质贫乏,平时很少买新衣服,我每天都要把新衣服拿出来看看,那时候去拜年那天才穿上新衣服。
初一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拜年,我们小孩子会收到二角或五角的压岁钱,女孩子问好,男孩子要给长辈磕头,家家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准备糖果迎接来拜年的小辈孩子们。
进了正月,开始准备办会,老家的习俗是扭大秧歌或是踩高跷,我很佩服那些人,把两根木棍绑在腿上,自如地走来走去,还耍着扇子,我那时候十几岁,我也想去,无奈胆子小,不敢走,只好遗憾地放弃了。
张罗办会的人专程去买来各种服饰,头饰,我只认得孙悟空、猪八戒、唐憎这些人,他们脸上化着妆,穿着各个角色的衣服,非常有趣。
到十五晚上灯会,最早最早的灯,是村里一个会画画的人做的,白纸糊成一个方型灯罩,画上各色的图案,里面点上一根蜡烛,其实非常简陋,而且不小心容易点着,可我们还是很喜欢,我当时分了一个荷花灯。小孩子们跟随秧歌队各家去打场拜年,秧歌队里有一个会唱词的人,结束时他会唱一段拜年的话。
关于传统年的各种回忆仿佛又把我带到小时候,那时候物质贫乏,可是单纯地快乐着,现在的过年,回婆家或者回娘家,但都不复再有儿时关于过年的感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