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在微信买了spenser的付费演讲课程,一个小时的内容,获益匪浅。spenser是一位在香港做境外金融理财,并且拥有30w+用户订阅的公众号的职场作家。没有任何打广告的意思,我这小小一片天也打不出什么广告,只是想把他所说的内容理一理,我本人非常获益非常获益非常获益,重要的事依旧要说三遍!!感觉是满满的干货,希望让大家一起获益。
首先,Spenser提出三个问题。
什么是自品牌?
互联网时代为什么要打造自品牌?
如何打造自品牌?
现在很多人都很迷茫,工作大概有个5-10年左右,工资可能过万,听起来似乎不错,但是生活消费压力巨大,眼下如果跳槽可能也无法找到更好的工作,如果不跳槽也不知道漫漫长路还要熬多久,非常纠结。Spenser指出,这种现象可称之为是中产收入陷阱,大概是说工作努力,有一份白领薪水,能养活自己,但距离更好的财务自由却没有进一步的办法。
毕业3-5年后,就会出现职场分水岭,跳槽的频率会很高。有些人碌碌无为,有些人却崛起的非常快。比如李叫兽,25岁,成为百度最年轻的副总裁。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为什么大家都在努力,有些人进步飞快,而有些人停滞不前呢?
spenser提出,最大的区别是,一个人是否有自品牌。
自品牌是指:自媒体+个人品牌
用自媒体来塑造个人品牌
自媒体是指传播平台,个人品牌是指内容。
Spenser指出品牌有四个维度:1.更低成本的认知,比如当我们提到小米,大家会觉得价廉物美。2.更好的信用背书,比如麦当劳等,大家都很信任,那这个品牌就具有信用度。3.更好的价值溢价。一些奢侈品牌虽然贵,但是大家会去买。4.更大的话语权。这个我最有体会,比如在外贸企业中。现在很多工厂贸易公司都是在替国外的零售品牌做贴牌,我们行内人称为OEM。其实永久的做贴牌就没有话语权。客人想要换供应商就换,反正市场认的是客人牌子,而不是一个加工厂!
而把这个搬到个人品牌上就可以转换为:1.用低成本达到高的曝光度,显而易见比如公众号,比如微博。2. 更好的信用背书。如果你本身具有非常好的信用品质,那么就会减少沟通的成本,不需要解释很多,对方就很信任你。3.更高的价值溢价。大家有没有发现,因为你信任这家店,这个人,所以当你问他/他们买东西的时候,就不会去讲价,甚至还会觉得他们卖的便宜。4.更大的话语权。虽是乙方的身份,但要有甲方的姿态。其实这个在贸易上我也能感同身受。在制造业供不应求的时候,客人作为甲方会反过来求工厂做订单。这时候虽说供应商是乙方,但是姿态确实甲方的姿态了。甚至在价格上也相当拥有的主动权。
他举了一个自身工作上的例子。作为一个金融行业的人,他一天见5个客户,全年365天大概见2000+的客户,全年无休。如果用自品牌的方式,或许当晚的阅读量是1w,这就达到了一个5倍的差距,而且还仅仅是一个晚上,不是一年。这种曝光度是无法比拟的。
其次,信用度。如果你要得到客户的信任,可能要不止一次两次的去沟通也不一定成功。但如果有自品牌背书,那么转化率就高,因为拥有自品牌,所以客户会主动的信任你,想与你沟通合作。进而就转化成了一个甲方的姿态。
他说:未来的商业不再是渠道的竞争,也不再是价格的竞争。而一定是品牌的竞争,不管是商品还是人,就是一个品牌。
为什么要做自品牌?
因为现在是一个资源极度稀缺的时代,信息是爆炸的是碎片化的,一个人的声音会越来越淹没在人海里。那么如何让自己脱颖而出,被人认可呢?spenser认为,自品牌是唯一的方法。
现在越来越的工作和交流都从传统的线下转移到了线上。比如我最近几个月下了几十万美金的订单给到外省的一个工厂。我从来没去过,也是平台找到他们工厂,但是因为他们在线上有自品牌,从而我就比较相信他们。所有的订单交易都是线上直接沟通。
spenser重点提出,以后公司+组织的形式会逐渐被平台+个人的形式所取代。未来一个人就是一家公司的状态会越来越被普及。这个时代是动荡的,谁也不知道明天什么会兴起又会发生什么,因此公司不再是我们可始终依靠的。有句话很经典,风浪那么大了,小船再稳又有什么用呢?
如何打造自品牌?
spenser提出三个问题。
1.你现在所做的事情,是单纯让自己赚钱,还是让自己更值钱?
2. 你每一天很忙碌的样子,是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品牌,还是在帮助别人提升品牌?
3.你有没有找到一个平台,不断的输出自己的专业,态度,价值观,让更多人行程和加深别人对你的认知?
这三个问题包括了两个维度:
1.不断的输出你的专业,态度和价值观--个人品牌化
2.让更多人知道并加深对你的印象--自媒体化
spenser提出说要做好自品牌,首先要做好定位,打造标签。要树立标签,树立别人对他的认知。没有行程品牌沉淀的努力都是伪努力。我们讲到张嘉佳,会觉得他是一个很会写故事的人。16年年底罗振宇在深圳跨年演讲,他在树立一个新的标签,做中国最好的只是服务商。任何一个品牌要先有一个定位,然后再不断加固这个定位才能去巩固。而spenser对自己的定位是,最会写职场的金融大叔,哈哈哈,逗逼大叔一枚。
现在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定位在哪里。那么spenser提出了一件很勇敢的事,我们可以不断的去试错。直到找到自己想要的,再深根下去。
并且,我们要从打工思维,变为股权思维。前者挣现在,后者挣未来。股权思维是指,我现在所付出的哪怕没有回报也没关系,我看重的是未来的回报和增值,甚至可以为了未来的发展而牺牲眼下的蝇头小利。在职场上为了薪水而工作是最廉价的。我觉得这句话太经典了!!敲黑板!!
我们无论在任何一个行业,都要问自己,到底是为了给自己赚钱,还是给自己增值。spenser给出一个例子,吴晓波的演讲一开始是在喜马拉雅app上才能听,而现在吴晓波自己开了公众号,我们可以在他自己的平台上听到他的演讲。当时他入驻喜马拉雅app时,其实是在给喜马拉雅平台做了品牌背书。而现在他有了自己的平台,那么他就有了主动权,并且给自己的平台做背书。这个例子好,我马上就听懂了~
现在很多公众号给其他产品等打广告,其实这样对自己的公众号平台是有品牌伤害的。如果做自己付费的电商等,才会有品牌沉淀。所以spenser让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有没有让自己更加值钱,到底是在赚现在,还是在赚未来?
创造多维竞争力,跨维竞争。
举几个例子。首先,薛之谦最近很红,为什么他会突然那么红了呢?是他突然歌唱得好了吗?并不是,他是在网络上写段子红起来的。他在歌唱上可能并不是一个最专业的人,但是在另一个领域却是能够脱颖而出的。薛之谦是唱歌中最会写段子人,所以他红了。
其次,艾力。新东方的英语老师,他可能不是新东方最好的一线老师,大概中偏上。但是他会演讲。自从他去参加了《奇葩说》,《超级演说家》等节目红了以后,现在就变成了新东方的头牌老师了。
敲黑板!!所有,多维竞争力是一个互联网职场最重要的能力,除了专业能力外是否还有其他能力,在其他领域更加具有竞争力。
如何运用自媒体?
spenser认为未来更多的商业交易都是基于内容,基于人格。而不是基于产品本身。自品牌其实是沉淀和放大我们的个人品牌。大家基于对一个人信任才会去买他的东西。
我们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情都不要想太多。比如写公众号,那么我们就随便写。一篇游记也好,一篇演讲总结也好。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流量,we got nothing to loose。我们要坚持下来,特别是写公众号,很多人几个月就放弃了。但是其实这些都是靠时间来沉淀的,一开始大家都不会马上有商业变现的可能。所以我们要具备一个初心:我是一个分享的态度,没有什么功利和商业。后期到底会有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谁也不知道。而在写作慢慢的沉淀过程中,其实收益最大的是我们自己,spenser有句话说的很好,其实教书的那个人反而是最受益的。
最后,在线上的自品牌塑造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自己的形象。第一点,视觉审美。照片怎么样,像素高不高?微信名称有没有标签?这些都会影响线上大家对我们的认知。第二点,思想品味。我们所转发或者文字所表达的东西,是否能体现我们思想的洞察和高度,千万不能low!!在互联网上我们说错不要紧,但是说得low就是问题了,哈哈哈。
在互联网时代,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沟通能力,写作能力等都非常影响形象,是这些能力实现了传播。用微信的标语总结: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只要在日常职场和生活中不断的修炼自己,不断的修行,对世界乐于分享自己的想法态度,生活方式。目前这个时代不缺平台,缺的是好内容。只要把自己锻造好,就会有自品牌。而迅速增值,只是一个自品牌的附加值,是水到渠成之事。
而在打造自品牌当中,我们慢慢都会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这篇基本上将spenser老师在演讲中的观点和内容梳理了一下,也是为了方便日后反复回顾和吸收。很感谢这位职场大神,让我学到了很多也沉淀了很多。希望对你们也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