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喜欢写诗,也偏爱诗人,从顾城到海子,从洛夫到从辛波斯卡,后来停留在周梦蝶。
应该是两年前了,看过一个关于周梦蝶的纪录片,名字叫做《化城再来人》,镜头摇摇晃晃地,记录了周梦蝶的几天光景,展现的,却是一个诗人的一生。
他吃着最朴素的饭菜,过着最平凡的生活,可也是他,独自一人在台北的武昌街摆旧书摊20年,碰到有眼缘者,便以书相赠;也是他,从爱上诗的那天开始,便爱了一生,他说:“不写就不写,要写就呕心沥血。”
最触动我的一件事情是,周梦蝶写过最长时间的诗,用了四十年,因为遇到的题目太好,彼时,他觉得自己的内容配不上标题,所以一直等,等到可以动笔的那一天。
那首诗的名字叫做《好雪,片片不落别处》,四十年年打磨一首诗,何等的匠心,何等的纯粹。
当我渐渐完全以写文为生,诗歌仿佛已经从我的人生中抽离,那个曾自诩天赋异禀的自己,已在不知不觉中,对生活俯首称臣。
但幸亏还有这样的前辈,让我自行羞愧,终于又决定重新写诗,也许写的不好,但这注定会是我最不求回报的输出。
希望自己,永远都不要放弃,对天生所爱的追随与虔诚。
最后,附上周梦蝶仿写辛波斯卡的一首诗。
我选择紫色,
我选择早睡早起早出早归。
我选择冷粥,破砚,晴窗,
忙人之所闲而闲人之所忙。
我选择非必不得已,
一切事,无分巨细,总自己动手。
我选择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
我选择以水为师──高处高平,低处低平。
我选择以草为性命,
如卷施,根拔而心不死。
我选择高枕,地牛动时,亦欣然与之俱动。
我选择岁月静好,猕猴亦知吃果子拜树头。
我选择读其书诵其诗,而不必识其人。
我选择不妨有佳篇而无佳句。
我选择好风如水,有不速之客一人来。
我选择轴心,而不漠视旋转。
我选择春江水暖,竹外桃花三两枝。
我选择渐行渐远,
渐与夕阳山外山外山为一,
而曾未偏离足下一毫末。
我选择电话亭:多少是非恩怨,
虽经于耳,不入于心。
我选择鸡未生蛋,蛋未生鸡,
第一最初威音王如来未降迹。
我选择江欲其怒,涧欲其清,路欲其直,
人欲其好德如好色。
我选择无事一念不生,有事一心不乱。
我选择迅雷不及掩耳。
我选择最后一人成究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