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在两个世界中间,心外世界和心内世界,心外物质,心内精神,精神与物质通过心交换,心内世界并不比心外世界小。人生就是处理这二者的关系,心能转物是神,心随物转是人,人与神一体的。
佛教认为物质是精神(心)的相,心生万物生,心灭万物灭。科学反其道而行,认为精神存在依赖物质。两者都不否认精神与物质相互作用与影响。我认为二者本是一物,不存在依附关系。若将心比做硬币,物质与精神就是硬币的正反两面。
无以观妙,有以观隙。这是老子道德经里的一句话,竟然把这个世界总结完了。我未成佛,也未得道,但不影响我对生活的感悟。以下所述,是我对人生和世界的体会。
天下万物,包括世界本质都是一种物,老百醒把它叫“神”,老子把他它叫“道”,和尚把它叫“心”,也有叫“灵”的,或者其他什么。我喜欢和尚的命名,叫它“心”。人类为了认识和演绎这个世界,将“心”的活动用概念表达,所以精神和物质本是"一",这二者【精神与物质】是并列且相互影响的。不但如此,其他我们未认识的东西也应归于“一”,这个“一”是世界的创始物。
人类将概念具体细分,根据需要又分为重要的和次要,不同物有不同的用处,彼此不能替代,主次根据需要建立,对个体来说不是统一的。有主次便有了捡择,有了烦恼与矛盾。社会因主次建立,人类因捡择不同有战争和宗教。
人通过概念和社会活动认识自己与世界,因此被限制在思想与生活的轮回里。史上个别人打破了禁锢,创立新的概念,阐述了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如老子、孔子、耶稣、默罕默德、释迦牟尼等人,曾引起文化与社会革命,今天的人在他们的世界观之后引入了科学,但文化依然在他们影响之下,可悲又可叹。
那么谁能把世界说清楚,把这个“一”或者称之为“心”的东西说清楚呢,迄今为止我接触到的最完整透彻的知识莫过于佛教。释迦摩尼佛说凡有所教都是虚妄,依照这样的说法我们从此以后不再读书学习,做一群野兽得了。显然这么理解是不对的。
我通过思索把概念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概念建立阶段,第二阶段是概念的拆分学习阶段,第三阶段是概念的规整重组与完善阶段。以人生命为例:
第一阶段婴儿期:
刚出生的婴儿,处在生命的萌芽状态,没有能力认识社会和自己,不会顺物。此时一切都是朦胧未知的,一切活动全靠生命本能,此时类似于肉身菩萨,思想里没有好坏美丑区分,也没有辨别能力,只有这个如一懵懂的世界。此时生命有佛的行为,没有佛的能力。
第二阶段学习知识期:
此阶段从有记忆起可一直延续到参加工作,包括整个学习阶段。从记事开始,就进入学习阶段,对这个魔幻世界充满好奇,父母通过喂食及生活照料引导给孩子建立生活的基本概念,及至大些成为孩子,通过社会活动和在学校集体学习各种文化课,给孩子灌输更抽象的概念和与它们相关的知识。
第三阶段知识飞跃和成熟期:
此阶段不好分,一些人一生都活在前两阶段,没有意识到知识外面还有个更开阔的世界。对那些关注内心健康,喜欢探索内心世界,独立思考并有所得,或者“悟道”的人来说,他们的人生有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仍然和学习与参加社会活动是分不开的,无论是读书、念经、还是劈材做饭、赚钱养家,都是激励心智成熟的资粮,离开了生活与生产劳动无从谈起思想飞跃与成熟,孔子说极高明而道中庸,上求下达,所有人都通过不断修行【劳动与总结】完成。
那么完成后是什么样呢。我理解此过程分几个阶段,诚如佛教将修行人以晋级程度分为:众生、罗汉、菩萨、佛等。众生有烦恼,罗汉烦恼少,菩萨又比罗汉进步,没有烦恼,但还不脱离世间,到了佛的阶段,那就真的回到造物主的阶段,整个世界都是它变的。
作为心智成俗的凡人,虽不能成为罗汉及菩萨,有了如此认知,起码不会将自己的思想和社会活动局限在动物属性的条件的反射里。越是精进,越会觉得世事无常,无常理,无常人,无常事,整个世界都无常。如此做事便不再拘泥于概念与形式,心中没有好坏美丑,只有灵活应对,只在顺物而已。
金庸小说《笑傲江湖》里面有一节:风清扬指点令狐冲武当剑法,令狐冲会运用以后,最后一招竟然是忘掉以前所有招式,无招生有招。《倚天屠龙记》中武当派祖师张三丰教张无忌的绝招也是学会剑招后忘掉所有招式。如果说前两个例子以金庸小说举例,不足为凭,那么李小龙的哲学著作提到空杯原理,截拳道强调忘掉招式套路,放松心情料敌于先,根据对手招式套路制敌于先的思想,应该是无招胜有招的有力证明。
万物复杂,却尽收一理,万变不离其中。这个“中”是万物的根,物的生命分三个阶段:发生、变化、死亡【即回归】;人的思想认知过程也有三阶段:看山是山,看是不是山,再回到看山还是山。第三阶段与第一阶段表相相同,内容不同。大智如愚,呆若木鸡,愚不是大智,木鸡也不会发呆。所以榜样的力量是有限的,无限的力量是成长的生命。
老子说“道”,孔子说“太极”,释迦牟尼说“心”。心生万物,万物有自性。有灵性思考的人,在掌握社会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同时,思想和认识也在不断升华,它的第三阶段是知识飞跃和成熟期,我相信它的终点是“忘我”,即回归自然,或者说从容自在,自由。
自由初期是通过学习与实践认识自己,中期会觉得知识无用,世间无常,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无用才能用好知识,无用是道,无用因为自用。术在哪里?在生活里。术无形无影,有而不显,显时即是用。如游泳技能,不在水里不显露。
有是障碍,无才是用。想着怎样游泳的人不会游泳,不要以术废道。
精神能当饭吃吗?诚然精神不能当饭,但它决定你是否吃饭。没精神的人吃饭不香,想吃好就不能忽视它。道统精神,术管吃饭,道与术是统一灵活的辩证关系。
生活中有道术,道不生自有,道生万物,术是物的理,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以道御术,健康有序,生机盎然。爱惜我们的生命,欣赏这美丽世界。无以观妙,有以观隙,体索玩味,生命在苦乐相伴的生活里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