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周末打扫的时间,将书架进行了整理与明确的分类,分为了画册、教科书、名人传记、小说、旅行等等几类,发现画册类占据了更多的空间,打扫之余也翻开几本很久之前的画册看一看,因为所处的阶段不同吧,看的心情也截然不同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于是,思维里突然想到了上我选修课的学生们,此刻特别想分享给他们我的画册,让他们利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画册里畅游一番,他们一定会很纳闷儿古人们为什么这样作画亦或是找到了好多有趣的故事。
回想起一年来的工作,特别是在国画课上,单纯的以为很少接触国画的他们,甚至连爸爸妈妈都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纸什么样的笔,以为在我的课堂要求下多练习,就能够对不同于现代绘画的国画熟练掌握,就能够让刚刚入学拿起铅笔的孩子们习惯毛笔的用法,恰恰忽略了,艺术熏陶的作用不只是在于笔下。想起陈列在国画教室里的大书架,是否也只是起到了摆设作用,很好的设施却没有好好利用呢?不禁问自己。于是反思自己,可以利用备课的机会对现状做出更好的改变,例如:多分享一些画册,给予学生一个方向让学生进行观察。分享一些画家的生平故事与经历,让学生感受绘画风格的不同。观看一些纪录片,分为不同主体进行描绘。也可以临摹一些画家的优秀作品等等,都是有助于陶冶孩子情操提高艺术修养的组成成分,而不仅仅是每节课反复的练习纸面的笔墨变化这一单一形式。
今天在书中还看到一段话:人要去选择那些能让自己振奋不已,能让自己感动到起鸡皮疙瘩,能让自己废寝忘食的事情。且要清醒,不能太贪心,要做梦要列计划但并非妄想不为。
要多去尝试和也要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