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应学校的号召,和学生一起读《西游记》。
小时候最喜欢看86版的《西游记》,片头曲一出来,还跟着哼唱几句:“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记得电子琴曲《一个师傅三徒弟》当时弹得还倍溜。
今天又和孩子们一起读。
周六还和家长委员会商量好选哪个版本的,在哪个渠道买,周日快递就给我打电话,说书到了,让她放到学校对面的快递超市。
昨天让两个孩子抬上来,放到讲桌上。
孩子们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了。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我让孩子们猜猜是什么?
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是书。
我让大家说说理由。
理由一:外面的箱子上写着“买书当然找当当。”
理由二:按照老师以往的习惯。
理由三:通过孩子们放在讲桌上的状态,感觉很沉,猜到是书。
理由四:听家长是说的。
看来孩子们还真是有一双慧眼。
怎么也不能辜负志愿家长的这份心意啊,必须读起来。于是要求每天读一章,第二天会用抽签的形式抽取文中的一小段让孩子来读,根据其流利程度来判断。还有会根据后面的问题让孩子来解答,答对后,再回答老师一个简单的问题就能为小组加分。
今天上课,抽取的小组,然后选择李昊泽,米俊熙同学读这一章中的一段。李昊泽读得磕磕巴巴,米俊熙也好不到哪儿去。可以判断这两个同学根本没读。
于是又选了赵敬昕,刘梓昱这两个经常读书的同学,选取后面章节的一段。这些内容没有读过,但这两个孩子读得还挺熟练。
这样一对比就让孩子明白必须多读书,这样字认得多,语感好,即使读没见过的文章也会很流利。
接着让孩子回答问题:孙悟空学了本领,法师为什么还把他赶出去?
一个同学高高的举起了手,说了半天没答到点子上,估计没认真读,或者说没带着思考去读。
刘同学站起来说:因为怕他生出祸端。
真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
继续提问:悟空是根据哪些信息得知法师让他半夜三更去找他?
钱同学说:法师倒背着手,伸出三个手指头。把中门关上。
好记忆,好思考,这是有质量的读书。
下课后和办公室的老师聊起来,有老师说:这多麻烦!
我说:干什么不是干。
其实我就喜欢带着孩子们读读书,练练字,写写文。
这样就挺好的,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