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会写作,如果说有一点写作方面的基础,那可能要感谢我的小学作文老师。
记得小学四年级的第一节作文课,老师把我们领出教室,让我们在操场上观察花坛里面的植物,并写成作文。当然老师没有说“观察”这个词,怕我们听不懂,至少四年级的我不懂。
同学们首先是茫然的,但很快感到兴奋,毕竟能在户外玩耍,于是叽叽喳喳的奔着花坛而去,我很惊讶于同学们的积极性,在我看来他们是在自寻死路。原因如下,学校的花坛里面种植的花只有那么一种,绿的枝茎,黄色的花,几天前这种花刚开的时候,我曾经不经意的揪了一朵,弄了满手都是一种很难闻很刺激的气味,然后我下意识地在衣服上擦了一下,结果花的浆汁沾到了衣服上,我妈发现后直接赏我一笤帚旮瘩,我不恨我妈,我恨上了那花,我没有找花报仇,选择敬而远之。
同学们的争先恐后,让老师很享受这种一呼百应的感觉,他端坐在树荫下的一块条石上,很像皇帝俯视臣民,下旨曰:给朕慢点跑。
我不能慢跑,我已经是倒数第一了,所以我没办法听老师的话,我加快脚步,终于在到花坛之前超过了一个胖子。
花坛附近,大的小的高的矮的男的女的同学,或围在花坛外,或隐没花丛中,谈笑打闹追逐嬉戏。那个年代的学生,在学校收获的小伤小痛绝不告诉家长,也没有家长因为孩子的小伤小痛对学校不依不饶,跌个跤蹭破点皮都不算事,奇怪的是,那个年代也很少有学生受什么大伤,可能绝大多数都是农家孩子,身体比较健壮的缘故。
我凑过去,还没到近前,鼻子就闻到那股难闻的味道,似苦似臭,应该是从被我的同窗们踩踏的花朵里散发而出,我围着花坛转了半圈,找了个没什么气味的地方,定睛“观察”花坛。
圆形的花坛,水泥围砌,高处地面半米,看着很大,现在想来它的直径应该在七八米,里面的泥土堆成梯田形状,种着黄色的花,单一但是很整齐,美得很有规律,美得很正经。
看完这些,我已经不知道该做什么了,找了块干净的地方坐下。
随便席地而坐,难怪我妈打我。
好景不长,操场上的喧闹惊动了校长,于是几声吆喝之后,树荫下的老师和我们都被撵回了教室。
回到教室,我把自己看到的花坛写了下来,自动忽略了黄色的小花,因为我也没仔细观察。
第一次作文就这样交了卷,几天后,我在本子上看到了老师的评语:坛观察的很仔细,但是为什么没有花?课后再去观察,先由远及近,由面到点,然后再写一点你自己的感受,比如花坛美不美,花香不香等等。
我想花坛是美的,花却是不香的。
放学,我经过花坛,特意停下来看了看,花坛已经被收拾过了,歪倒的花株也已经扶正,散落的花瓣也被打扫干净。空气中并没有预想中的难闻气味,我凑近了一点,仔细观察,没有风,花儿都静静地开放着,这是一种绿色的草本植物,半米多高的花株,除了主干没有其它分枝,花株顶端开着一朵黄色的花,整个花朵看上去像个倒立的铃铛,我再凑近些想看个仔细,隐约又闻到淡淡的气味,于是我极速逃开。
几天后我的新作文收到了老师的评语:观察再仔细些,描写再细致些,同时想一想这个花坛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比如美化环境,清新空气等。
清新空气?我害怕老师让我去感受这花到底怎么清新空气,我不想再纠结这个作文了,于是偷学了几句话加到作文结尾:这个美丽的花坛,为我们的校园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每到花儿盛开,花香飘满校园,同学们每每经过这里,都流连忘返。
数天后,老师批语到:花香?在哪里?这种花非但没有香,如果你碰到它,它会分泌出难闻的气味,这是它特有的保护自己的方式,写作文一定要亲自观察亲自体验,才能发现不同事物的特点,写出有内容的作文。
我无语,老师你耍我们,选这样一种花让我们去观察,不过我冤枉,因为我是真的亲自体验过花香,还因此挨了一笤帚旮瘩,这是带着痛的体验。
我又修改了一次作文,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并在全班宣读,我的第一篇作文终于完成。
我的作文老师给了我一点写作文的启示,我记得最清晰的就是观察要仔细体验要真实。直到现在,我都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什么写作的知识,如果学过也忘却了,只有第一次写作文的经历,终身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