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崔成林教授第二次来了,一场头脑风暴也袭来了。然而,相较于曾经郑杰教授亲下课堂听课、评课、指导,这样的每次做报告的培训真的缺少了对于一线教师实践能力的指导和帮助。因为所有的理论最终要落实到每一位教师的田间地头。
正因为如此,难度就很大,因此挑战也就来了!所以我要努力把学到的理论践行到自己的课堂之上,争取让自己发光,让别人看到自己。我的二年级的学生说的,“马老师在课堂上像一个闪闪发光的宝石。”我好喜欢这个比喻句,我好喜欢那种感觉,在课堂之上,我就是闪闪发光的宝石,当然,我更加希望在课堂之上,我所有的学生们和我一样闪闪发光,熠熠生辉,甚至比我更加明亮!!!
好吧,复盘开始——
早晨,苏文玲教授讲课堂教学的低阶目标是由教师输入进行的,是由教师教着学的。而高阶目标则是在低阶目标完成的情况下由学生输出的,可以运用的、综合性的创造性学习。也就是说低阶段的内容用于解决高阶问题。
对于理论我似乎前所未有的明白,但是我还是有些糊涂,什么是“教学评”一体化?于是,放下手机,走进了厨房。
边洗碗边琢磨,边洗碗边回忆段冰辉老师的课和李金格老师的课,我突然明白那句话的含义,那就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和本节课教学目标越接近,课堂就越高效。那么,为了评价而进行的评价就可以删除!我的主要评价就应该放到主问题设置当中去!用苏老师的话来说,那就是“用评价标准引导孩子们高质量的学习。”出示评价标准,引导孩子们自评、互评,教师按照评价标准点评、反馈。
所以,崔成林教授说“大道至简”,那么在课堂之上,那个主问题也就是为了课堂教学的高阶目标的实现,给与孩子们学习的时间要给充足,这样,当评价标准出来的时候,就能引导孩子们用标准去评价自己本堂课是否真正的达到了他们要去的那个地方!
其实,课堂改革到今天,我们曾经一直在强调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而今天却又加入了“评价”,且评价先行!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对于主问题的评价设计就格外重视,也要格外关注!
此时,夜色阑珊,因为想通了一个问题,而浑身舒坦,长舒一口气,接下来按照这样的理解,我要去备课、去设计、去改革我的课堂教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