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一位好友吃饭,他最近的经历和感悟给了我特别大的启发,在此也分享给大家。
他是一名动手和动脑能力都很强的机械工程师。我们高中时就已经是很好的朋友了。他就是那种典型的学霸型爱钻研的纤细瘦弱理工男,一路重点高中,名牌大学本科、硕士读上来,现在一家美国企业工作。
这些年他始终如一日地保持了独立思考、每天学习、持续精进的状态,什么事情他都爱自己琢磨明白。任何国际上的新资讯、新技术、新事物、互联网新玩法,我不懂的就问他,准能得到满意的解答。
我常常称赞他有足够强大的自由意志和耐得住寂寞的学者品行,才能这些年都不受外界干扰,始终关注自身成长进步。
3月初的某一天,他告诉我他打算自己研究一下怎样增肌。因为他实在受不了自己过于瘦弱的体态,他觉得自己再胖10斤,有点肌肉,才会更帅,精力也会更充沛一些。我让他直接选择一个健身教练,他说他还是想先自己研究一下,这样能学到的东西更多。
好吧,昨天见面时,我确实惊着了,他真的做到了!45天,他胖了10斤,身材变得非常匀称,手臂、肩膀等隔着衣服都能看到肌肉的轮廓,脸圆润了一些,气色很好,整个人确实感觉精神了许多。
他说这一次增肌的成功让他悟到了很多东西:
那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做事情的正确方法论
01 确立目标是关键
他说做事情必须目标明确,目标给人清晰的前进方向。这样才能全力以赴,保证最后结果不跑偏。并且目标一旦确立后就必须坚持不动摇。
比如这次,他的目标就很明确:体重增加10斤。围绕着这个目标,他开始查阅资料并制定行动计划。
02 掌握核心知识点
很多人往往忽略了这一项,但是这个核心知识点将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好坏以及一系列行动计划的确定。
增肥?很多人根据日常生活常识,得出的第一反应是:这还不简单?多吃一些嘛!但他显然不是要一个身材各部位随意乱胖,比例不协调的增肥,而是要增肥+增肌,健康匀称地胖起来,要饮食锻炼相结合,同时,营养摄入还需要均衡。
由此,他研究了国内外大量的数据资料,查阅了很多营养学的知识,最后明白了:想要体重增加的核心知识点就是——人体摄入的热量必须高于所消耗的热量。
他说就是这么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稍微有一点点生物学知识的人都能想到的道理,竟然长期以来被他所忽略。如果10年前他就注意到这一点,并开始进行有效训练,他的体魄应该比现在强健得多,进而可以想到他的整体气质和面貌也会不同,进而甚至会影响到人生境遇的改观。他说每念及此,都会为自己这么多年的空想不行动,不认真学习钻研而浪费的时间、金钱、精力、机遇而感到无比惋惜和愧疚。
其实,我们大家又何尝没有这样幡然顿悟,后悔往昔的时刻呢?成长也往往是一瞬间就发生的。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时间就是金钱”,其实这句话在今天应该反过来才对:“知识就是金钱,时间才是力量”。
如果你掌握了别人需要的核心知识,不仅可以节约不少金钱,还甚至有可能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进而赚取金钱。而一切行为和命运的改变,好的坏的,都需要在你每一天的行动中,靠时间来慢慢积累,时间才是最强大的力量,可以让金子发光,也可以让神童泯众。
03 摒弃“经验主义”,重新思考达成目标的方法
这是他强调的另外一个关键因素。
他说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最好都以全新的眼光来看待新事物,重新思考达成目标的正确方法,不要被经验所束缚。当直觉为自己选定了行动的方法后,不能冲动,需要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刚才思考的过程,看看有没有犯“经验主义”的错误,有没有哪些环节是凭着一腔热血拍脑门做出的决定,经不起仔细推敲。
再通过调研和取证大量的实例,详细分析主客观实际情况,在一堆方法中,最终理性抉择出真正符合自己的实践方法。
如果他按照之前的经验主义,以为吃得多就可以增加体重,那显然会失败,因为他是属于特别容易瘦的体质,怎么多吃都没用,因为每天脑力消耗太大,摄入的热量没有富余。
04 分解目标,制定详细行动计划
分解目标其实就是把目标不断具体化的过程。这一点,是对一个好的管理者最基本的要求,对自我管理更是同样适用。大的目标如果不能细分再细分,将会无法有效地行动。
为了增肌,这位同学设定了2个月的行动计划,又因为他掌握了“摄入的热量要高于消耗的热量”这一核心知识点,他就将热量摄取计划、营养成分摄入量等,分解到了每一天的早中晚三餐,设定了要达到的热量和营养具体标准,并配备了相应的肌肉锻炼计划,然后才开始行动。
05 计划一旦制定,必须严格执行
有多严格呢?他为了准确控制食物的热量,专门买了一个能随身携带的小秤。两块鸡肉,一碗米饭,重量多少?对照食物热量表,做做基本的加减乘除数学计算,他就知道大致吃多少量,可以摄入多少热量。例如2斤青菜的热量跟一个鸡蛋是相同的。如果摄入热量没有达到每天完成的计划标准,他就想办法弥补。
06 详细记录所有数据,检查和修订计划
没有哪一项计划是天生就完美的,都需要依据实际执行情况反复检查和微调。为了验证自己制定的方法是否有效,他寻找到了一个靠谱的食物热量记录APP,每天事无巨细地用手机记录自己食物摄入情况,精准到每一顿吃了什么食物,各多少克,热量多少。
记录几天之后,他发现自己一日三餐怎么吃都达不到热量标准,于是他微调了计划,每天增加3顿饭,一天吃6顿。例如早餐和午餐之间,他会再吃一两根香蕉和三片饼干等。
同时,他还坚持按照科学的方法锻炼手臂等处的肌肉群,并记录练习数据。
07 设定激励机制,增加坚持的动力
没有坚持,一事无成。但是像健身、增肌,或者说减肥等,这些都不是容易坚持下来的事情,很多人都有畏难情绪。尤其是自己孤军一人奋战时,更是难上加难。
他说他也担心自己的意志力薄弱,所以在国外网站上找了世界各地的海量的增肌成功的人的前后对比图,看看他们之前瘦弱的身材,再看看之后完美的身材和气质,每天看,经常看,反复看,让自己不断羡慕他们,并且在心底反复说服自己:“你看,他们增肌成功后是不是整个人看上去都美好了很多?你要坚持下去,也会变得更好!”
说实话,我真挺佩服他强大的自我管理能力的!
08 检验阶段性成果,并再次检查和修订计划
他以周为单位检验实践成果。增肌之前他给自己拍了全身照,然后每周都会用相机给自己拍摄几张全身照片,仔细对比,看看身体是否有变化。他说当看到确实有好的变化之后,他才相信自己设定的这套方法是正确且行之有效的,同时信心也会增强,也有了更大的坚持下去的动力了,这是一个正向的反馈。
同时,他通过观察身体各部位的不同变化,来调整自己的锻炼计划,要使身材匀称,该胖的胖,该瘦的瘦。
以此类推,持续反馈,每天坚持,他最终仅用了45天就达成了目标。
我称赞他时,他谦虚地说:“这其实没有什么,我只是把我们工程学中常用的PDCA循环管理理论运用到了自身身材管理上,做了一次成功的小实验。”
注:PDCA管理循环——由日本的高管们在1950年日本科学家和工程师联盟研讨班上学到的戴明环改造而成,最先是由休哈特博士提出来的,由戴明把PDCA发扬光大,并且用到质量领域,故称为质量环和戴明环。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是Plan、Do、Check、Action四个单词的缩写,计划、执行、检查、行动。
不知道今天的这个小案例是否给了大家一些启发呢?
其实,我们身边总有很多这样优秀的人,他们始终用专注而科学的态度去严谨地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具体的小事,并且在做事的过程中,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收获极大的乐趣和新的智慧,并且可以触类旁通地将这些智慧延用于其它问题的解决上。他们的人生也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达成最终目标。
这样的人生,难道不是一场真正的修行吗?
我们的另一位共同好友,日本留学回来,现在理工大学任教的博士感慨说:“他真的是在思考上有天分的人啊!记得高一时,明明我成绩更好啊,可是到了高二高三,就见他一骑绝尘,远远地超越我们而去了!他就是利用课余时间,在所做的习题中,不断琢磨,不断思考,研究出了一套各学科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数理化都能打满分的人,伤不起啊!”
这话我传给他,他说:“我并不是天分,我只是勤奋而已,喜欢多思考。”
跟他的勤于动脑相比,我感觉自己简直就像个残疾人一样,是“身坚志残”、“脑残”。自己的大脑就像个摆设 一样,经常不使用,常常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希望我能真的向他学习,变成一个勤于思考的人,在思考中,增长一些人生智慧。
………………………………………………
我是伊桐,我愿与你一起成长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