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1
我们那时读高中时,已是八十年代了,在那时的人们心中,读书是唯一出路,还是中国传统的思想,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一些农家子弟,除了当兵有机会出去外,剩下则是自古华山一条路了,千人踩在独木桥上,拼命挤过农村,远离黄土与烈日
当时的学生们能吃苦,自带干粮,一罐腌菜可以吃上一个星期,生活虽艰苦,谁也无怨言,不管将来考上什么学校,只要是吃上国家发的粮票,就是值得骄傲的事了,毕业后包分配工作,就是国家的人,换言之叫做吃商品粮了。
我那时就读在县一中,按当时人们的话说,一只脚已经踏进了大学的门坎,当时我们县是教育强县,因袁牧的一篇报告文学而享誉全国,被誉为状元县。
中学最初的校长是南下干部,与县委书记平级,威望极高,连县教委干部对他也要礼让三分。老师们工作踏实,敬业精神可嘉,每次上课前,他们用油印机印发当堂的讲义,故一个学期下来,每课的讲义与作业资料已是一大堆了。
我高一的班主任是年龄较大的化学老师尹老师,个头偏矮,说话中语气平缓,不怒自威。有一次班里一同学的爸爸,据说还是下面乡下一初中老师,在我们上化学课时,在窗外站了一会,被当场批评。回想多年后我们学校的一些家长,随时闯入课堂,有时在校园在教室门口大呼其孩子的名字,不由得唏嘘不已!
还有一次,我在化学实验室做制取氢气的实验时,不慎让酒精燃烧起来,他却事后并没严厉痛斥,只是要求做事要专注,不要分神。我才知他的威严之下,是一种博大的师爱,有如严父一般。
.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