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媒体时代,参与者都知道写作能力是内容的基石,于是抱有梦想不甘平凡的人就开始了刻意训练——写作日更。希望通过量变引发质变,但这个过程不是几个月就能完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很多人倒在路上。
放弃并非是不够重视,回想自己日更的140多天,前50天都能很轻松的找到想写的内容,都是以往储存在自己大脑里面的一些知识和观点,但越到后面越不知道写什么了,因为大脑被掏空了。
写作是知识输出的环节,学习是输入的环节,当输入跟不上输出,就会面临内容匮乏,无题可写的难题。长时间在为写什么而焦虑,放弃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由此可以看出,增加输入是成功坚持写作的关键选项,那日常学习输入的方法都有哪些呢?
曾经我认为学习输入只能每天找个空白时间来看书、读文章、听课程才是输入,今天看到粥左罗老师的一句话:“万事万物,皆可输入,皆可输出。”才幡然醒悟。
接下来我把会把《学会写作》里面分享的输入方法,结合自己的实操路经分享给大家。
工作、生活中,看见即输入
这就是观察能力,面对你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事情,要学会通过现象去思考背后的本质。
比如我在跑步的时候会去想,跑步就像是生活中的一件件事。需要提前定好阶段性目标才能得到及时反馈,而踏出脚步出发才可能达到目的,只有不断的调整呼吸才能在长距离的跑道上坚持到终点。
在看到一个优秀的视频创作者的时候,我会去思考,他的内容选题符合哪些受众,他的内容点赞率那么高是因为那个点触动了观众,评论区那么热闹是因为哪个地方留了槽点或者话题,粉赞比那么高是因为他在内容里设定了什么固定记忆点。而这些输入就会放在自己的素材库里,随时调用。
当然输入肯定少不了优秀的文章,而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评论区的高赞评论,他们代表着一部分人的观点,也是有很大写作价值的。
工作、生活中,听见即输入
我们每天都在和不同的人聊天,或者在听不同的人聊天,而这些聊天内容都源自一部分人群的观点,他也能作为一个内容输入。
比如我写的文章《打麻将的成都人》,这篇文章源于一个办公室聊天,几位同事在探讨自己麻将输赢战况,而作为听者的我,就把他们讨论的内容整理成素材,写成了一篇关于选择对手的战略分析。
与人聊天,主动索取信息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知识领域,而作为外行的我们,通过每一次的聊天,更多的了解别人的行业或者能了解到一个人群,也是一个很好的输入方法。
比如,我去按摩理疗的过程中,我会问按摩师:每天能接待多少客人,按摩的好处和弊端,理疗和中药的原理,你们行业最大的痛点是什么等等。这些看似毫无意义的聊天,都能给我输入新的知识,沉在我的知识库里。
看电影,主动制造关联
我每个月都会选一两部电影来看,看完之后我会去豆瓣看看大家的影评,电影内容的思考加上影评的内容,都会成为我写作的素材。
好文、书籍、课程系统化学习
这些都属于输入的常规渠道,我比较喜欢定时定点来做这些事。
比如我每天隔一天早上会早起阅读,每个周末我会把生财的精华文都阅读梳理,然后整理成笔记。
也有很多人喜欢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做,主要看你在什么情况下状态最佳。
长期写作是普通人打造个人IP最好的方法之一,而不断的输入才能保证持续的输出。
身边的一切皆可作为写作灵感,只要你善于观察,倾听,索取,关联。待时机成熟,输入,思考,输出这些核心技能都会为你的成功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