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脾气或反抗,只是儿童想发挥创造的欲望,而他所热爱的成人却置之不理,由此儿童与成人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冲突。当儿童不听话或发脾气时,成人应该想到这种冲突,把它看做是儿童成长中的必然,是儿童所做的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
《童年的秘密》是蒙台梭利的经典力作之一。这本书共有30章,讲述了很多的观点。简单概述一下其中对我触动比较大的几个观点。
第一,作者提出了“心灵胚胎”的概念。
作者认为,孩子出生时就有了意识和心理活动,并接受环境给予的心灵教育,这种促进孩子心理的发展就是实体化的过程。父母要了解实体化其实就是孩子的内在心理和精神层面的发展,促进孩子的精神成长,并最终使精神和肉体结合在一起的力量。
而事实是,我们现在的父母,从孩子出生之前就开始给孩子准备各种生活用品,衣食住行一应俱全。但是很少有父母交流孩子的精神需求,有些父母给孩子准备了早教机,给孩子听故事放音乐,而这些也是父母单方面的意愿,并没有考虑孩子的真实需求。
孩子的精神需求具体是什么?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需求,没有标准答案。婴儿可能需要安静的环境,需要母亲的触抚,需要充满爱意的眼神。
再大一点,孩子有了自我的意识,他希望用自己的手来满足他的需求,来了解这个世界,他努力尝试。这些动作在大人眼里却是捣乱和添麻烦,于是大人用强力阻止,用权威压制,孩子精神的需求没有满足,成长便受到了破坏。
蒙台梭利提出“精神胚胎”的观点,提醒人们关注孩子成长中的精神需求,要重视孩子内心的灵魂,而不能压制他们的精神世界,家长要给孩子希望的自由和空间,以实现孩子的成长。
第二,关于孩子的敏感期。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早期发展阶段有几个所谓"敏感期"或称"关键期"。在敏感期阶段,儿童接受某种刺激的能力是异乎寻常的。儿童对某种事物的特殊感受性一直持续到这种感受需求完全得到满足为止。敏感期在儿童学习说话和走路时体现得最明显。如果父母意识到这种敏感期的存在,他们就能适时地从各方面促进儿童的成长。
儿童敏感期有多种,口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语言的敏感期等等,家长如果没有这个概念,阻碍了儿童敏感期的正常发展,孩子的成长就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同样的道理,如果家长抓住了孩子的敏感期,在敏感期内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孩子就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的,“抓住孩子的敏感期,再普通的孩子也能培养成天才!”
在《童年的秘密中》,作者特别提到了秩序敏感期。生活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事,家里难免会经常搬动一些物品,但是对于儿童来说,他理解不了这些东西的移动,更无法对移动后的事物作出任何的判断,内心便会产生混乱。
如果儿童对秩序的敏感期已经到来了,那么面前的这些混乱就会让他的心理产生紊乱,严重的话甚至会造成心理发展障碍。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想起了我的大女儿小时候的一件事,有一次吃饭的时候,我和她爸爸换了个位置,当时就是很随意地坐了,谁也没有认为这有什么,结果她一直大哭着让我们换过来。当时的我们对这种要求并不理解,甚至觉得是她无理取闹,现在想来,不是孩子无理,是我们大人无知。
第三,儿童的本能。
儿童有走路、说话、使用手以及学习的本能。
孩子需要不断练习才能最终学会走路,但父母却对孩子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孩子出现意外,这实际上是阻碍孩子的成长。所以,在孩子表现出对走路的兴趣时,家长要放手让孩子练习。对这一点,我觉得我们的家长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孩子刚学会站立的时候,家长便会让孩子练习走路,但一个奇怪的现象时,当孩子真正会走路了,家长反而更多地抱着孩子。
另外一个,关于手的本能,这也是我们常常忽视的。究其原因,是成人对孩子的行为看不过去,一方面是成人认为孩子做的事情没有用处,二是因为儿童的行为方式和行动节奏和成人有所差异。一个孩子在缓慢做着一些事情的时候,成人在旁边看着就难受。成人会想着干预孩子,有种想帮助孩子的冲动。比如刷牙洗脸、比如穿衣服······
父母要给孩子尝试的机会,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活动,这对孩子来说是个壮举,只有父母不伸手帮助,孩子才能自己完成。
养育孩子是一项艰巨而又长远的事,做家长的如果不了解孩子,就会有各种烦恼产生,甚至会导致冲突。要了解孩子,就要学会观察孩子的内心,知道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有很多的秘密,家长要学会正确解密,引导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