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人原型(Servant)─ 我是为了你们而活!
光明面:心甘情愿为他人提供服务。
阴影面:无法肯定、为自己做选择,而被迫替人服务。
当「仆人」原型在我们内心启动时,通常会产生用较为低下的姿态,去为他人服务的行为模式。这种因内心的低姿态所展现出来的行动,与现实生活中的工作阶级并无关连;就好像我们心里有一股冲动,需要造福某些人才能好好过活,所以会表现出一种近似于讨好的行为。
因此,「仆人」原型的阴影层面,则是一种好像被迫服务他人的无奈,仿佛有一张签给别人的服务契约,我们怎么都无法赎回自由。然而,这背后可能藏着自我价值的迷思:我们没办法打从心里肯定自己,不相信自己做选择、做决定的能力,甚至还可能怀疑自己产出经济的效能,所以才把自我的能力和意志力,交托给自己想像出来的外在权威形象。换句话说,「仆人」原型的背后,我们可能想像着:自己只是别人的附属品。
看看接下来这个例子。
秀娟在公司里是个小组长,管的人虽然不多,但打扫这种事肯定不是她的职责。只是,每当环境需要清洁时,秀娟就仿佛有种干嘛请清洁人员帮忙的心理障碍,宁可放下手边工作先去把地扫干净,还常常为此耽搁了手边正在进行的工作,连她自己都感到有些懊恼。
对待家人也是,秀娟不知不觉地将丈夫和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每天都亲自做早餐,餐后水果都要去籽削皮,服务得好不周到;下班回家她也不忘先弄好晚餐、洗好家人的脏衣服,有时忙到连坐下来好好吃饭的时间也没有。有人问她:「妳上班也蛮忙的,何必一定要天天这么做呢?」她说:「都已经做习惯了。」
所以大部分人都觉得秀娟是个好人。由于人太好了,也有人开始背后亏她喜欢抢人饭碗,把老公小孩变得无能。
秀娟表现得像个「仆人」,这和她现实中身为「基层主管」、「母亲」和「妻子」的角色任务显然并不相称,如果是法家的韩非子在世,大概会说秀娟的行为「逾越了自己的本分」。但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秀娟说,这点她是跟她母亲学来的。秀娟的母亲身为一个家庭主妇,把丈夫小孩放在自己的世界最核心的位置,「为了他们而活」——她没有自己的娱乐和社交圈子,仿佛「家人」就是她活在世上的意义,仿佛时时刻刻为家人服务,才能感受到生存在世的价值。
秀娟不知不觉地「复制」了这种行为模式,以及模式背后「把自己的需求摆到后面去」的生活态度。我们可以合理推论,因为秀娟的母亲活得并不快乐,秀娟才会用同样的行为模式来记录自己的童年。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秀娟的母亲真是个以「为他人而活」为乐的女人,那么她的「服务」里面,也必然传递无尽的爱与欢乐,她的孩子也势必是个能够看见自己需求的人,而不是一个连合理地请人帮忙都难以开口的人。
甚至可以说,秀娟可能是藉由将「仆人」的原型特质保留在自己身上,来记录(记忆)母亲在原生家庭中的不快乐,内心其实渴望有一天能超越彩票这样的行为模式,来找到「为人服务」的意义。
当秀娟找到那颗为他人服务的真心时,她才能放下那份令自己感到卑微的「讨好」举动,决定哪些是自己真正想为别人付出之处。
面对「仆人」的原型阴影,可以怎么做?
想一想,你的「仆人」式的行动,是一种服务的心情?还是一种讨好的态度?
如果是后者,你能否思考这种讨好式的行为是从何而来的?倘若不再采用「讨好」的态度,你的生活会有什么改变?
如果「服务」或「讨好」对你而言很重要,你可否学着每天做一件服务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