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文/海边的阿狄丽娜
我的外甥女,性格内向,在学校朋友不多。有次她向我诉说这个小烦恼,叹了口气说,我要是一个外向的人就好了,不会朋友这么少。我问她:“你看我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她毫不犹豫地说:“你是外向的啊,虽然有时候也会有些内向。”
我笑了。我肯定,我是一个内向的人。从小时候起,我就是一个内向的小孩。逢年过节串门做亲威,我总是最沉默的那个小孩子。因为我太不出声了,父母的朋友会善意地提醒:好好让她锻炼一下。父母总是为我辩护:她在家里跟我们说话挺多的呢!有时候父母和朋友们一起聊天说笑,我会意地一起大笑时,父亲的朋友会很地诧意地问:她也听得懂吗?难道在他们心中,内向=智商低?
或许,这就是社会对于内向者的固定思维和标签化的看法:内向的人,不说话就意味着不理解,说话少就代表着没想法,内向的人朋友少,能力差,很难成功。因此,小时候,我就觉得内向是一个坏的标签。我害怕别人评论我的性格。每当有人评价我太内向时,我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我羡慕那些外向的人,观察、模仿他们,却羞于接近他们。我的整个童年、少年、青年时代,都在与这个标签不断地抗争。想尽各种办法自救。比如订阅<演讲与口才>,锻炼自己的口才;在公司里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在人群中不让自己的嘴巴有一刻地停歇;不管聊天的话题多么讨厌,我也绞尽脑汁地深入挖掘;与他人沟通时,总是主动寻找话题,不让彼此之间冷场。我觉得,这样就会变得外向了。
有多年不见的老同学,在与我长谈一次之后,无不惊讶地对别人说:想不到她这么能说会道了!当我听到转述而来的评价时,我的内心是喜悦、骄傲的。我终于从内向的人变成了外向的人。
可是,当我经历得越来越多时,我渐渐不再纠结于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我完全体会不到性格带给我的影响。我体会到,不管内向还是外向,做你自己,就是最真实、最优秀的人。当然,你应该不断成长,你的性格也许会发生变化。但前提是,你承认自己的内向,内向并没有什么不好,你接受自己,看到内向的优点、优势。
有一次,一个与我们合作非常愉快的客户,在告别时,他略有些遗憾地说:你的能力非常强,唯一的遗憾就是内向了些。
我愉快地承认了:是啊,我是一个内向的人,从小就内向,如果不是内向,我也许就没有现在的这些能力了。内向有什么不好呢?
内向的人更善于内省内观,他们拥有更敏锐的观察力、更专注的注意力。他们更能细致入微的看到旁人无法发现的一些细节。对问题的看法理解往往很深刻,拥有丰富的想象力。
内向的人虽然话语不多,但绝不意味着没有思想,他只是没有碰到自己愿意倾诉深谈的人而已。如果碰上一个知音,或是一个喜欢的话题,他的话也会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
内向的人往往思维严密,考虑问题全面,在沉静中他已把事情的每一个环节都想了一遍,是合作的好伙伴,这种特质也是决策者不可或缺的一种品质。
内向的人虽然不适合做一些需要鼓动的工作,但绝对可以做一个好参谋、好军师、好智囊。
内向的人因为善思善观察,有着细腻的情感,往往都有很高的艺术天分,他们内心的激情通常会通过艺术的方式展现。
内向的人虽然朋友不多,但都是知心好友,时间越长,友情越牢固。
如果你是一个内向的人,请拿出一张纸,在纸上写下你的全部优点和缺点。再找一个你熟悉的外向的人,写下他的全部优点和缺点。也许你会发现,你的优点,是他所不具备的,恰恰是他的缺点。
每个人的性格来自于基因的遗传,这个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把天性的优势发挥得更充分。如果能够弥补一些内向的短板,当然好,如果不能,也没什么,只要能发挥内向的特长,你也有自己的一片天空。精彩的人生,成功的人士,我们欣赏的是他的闪光点,我们还会在意他是内向还是外向的吗?
接受自己的性格,顺其自然,不管继续是内向,还是逐渐变得外向一些,你只要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按照自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