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入职CATL上的第一天班,早上到部门后同事给了一些资料,看了各部门的简介后,才知道那些简称的意思。来公司前问已经在这边上班的一些熟人是什么部门的时候,他们都回答什么EVC、VAL、MDE,当时我就有点反感,说中文不好吗?整这些英文简称谁看得懂啊?现在觉得之所以要用简称,一来确实中文全称略长,二来当周围的同事都在用英文简称交流时,已经形成这种氛围了,你如果用中文反而显得有点另类了。
看了一会书后,一个同事说有个电芯事故,让我一起去看看。一行共有四人,一问吓一跳,除了一个资格较老外,另一个才来了三个月,不过已经可以熟练地带新人了,还有一个更夸张,才来了一周,不过感觉已经很老道了。这个事故是电芯在包绝缘蓝膜的时候,发生了鼓胀。他们的处理流程是召集各部门相关人员,一起讨论分工。
下午的时候跟随他们去看拆解电池(他们习惯叫“拆解”,以前做铅酸时习惯叫“解剖”;还有一个,容量衰减他们习惯叫“跳水”)。我以前一直觉得解剖铅酸电池是件很痛苦的事,看了锂电解剖过程才知道锂电解剖才痛苦。一是解剖间条件严格,湿度必须控制在4%以下,所以解剖间少,这边只有两间,一间六人间,一间四人间。但是想解剖的人又很多,所以造成需要排很长时间的队;二是电解液的味道非常重,一股浓重的中药味,比硫酸的味道可酸爽多了;三是铝壳的解剖麻烦,需要先在壳上用小刀划出划痕,然后用尖嘴钳慢慢撕开一个口子,然后去掉下部的壳体,再通过剪刀剪断极耳。这边锂电和铅酸有一个比较大的分别是铅酸为了增加容量,会把各极板并联起来,但是锂电很少用这种方式(不过我在临平实习的时候,确实见到了这种叠片方式),锂电是采取卷绕的方式,把活性材料连续地涂在集流体上,然后通过卷绕的方式装配。把正负极展开就会发现正负极分别是一条长布,但是一条长布的极耳不知一个,而是每隔一端距离就有一个极耳,在经过折叠后这些极耳会在同一位置。我刚开始想不明白为什么不能只用一个极耳,后来觉得应该是由于如果只有一个极耳,那么离极耳远的活性材料电流传输路径就太远了。不过一个电池并不是只有一个极群,我下午看到的是由四个极群并联来增加容量的,这点我其实有点不理解,为什么不能通过增加涂布的长度来增加容量呢?
看《时代新能源周刊》时有一期是《科学工程方法》,里面主要介绍的是我的部门RSD经常要用到的一些科学工程方法,自己看完以后,觉得自己确实缺少这些系统的分析方法,比如样品数量应该取多少?数据偏离是不是由于误差导致的?数据该如何分析?数据分析软件JMP/Minitab等该如何使用?......还有就是一篇关于加速寿命(ALT)和加速退化(ADT)的区别(这个我还是不大清楚二者有啥区别),我终于知道面试的时候张经理为什么要问我“高温加速寿命的原理”了,我从公司期刊上看到说什么阿伦尼乌斯模型,本质是改变了能级,我也不大理解。
晚上开部门会议,印象最深的就是总监张凯说自己85年是部门年龄最大的时候,我真没想到他这么年轻。想想自己也是八零后,我觉得比部门的很多同事都大,但是却还什么都不会,顿时感觉压力好大。现在只能付出比别人多的努力才有可能赶上了,这几年自己真的浪费太多的时间和成长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