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版的西游记看过几十遍,当年的服装比不上现在精美,特效也没这么华丽,但我永远都看不腻。不得不说杨洁导演用十年拍出一部经典,我们了解西游记大多都是从这里开始,对这部作品,我始终怀着感恩之心。
后来,无意间在b站听到了一首《九九八十一》的歌,有人批判过它的曲调配不上那么漂亮的词作,但是足够豪气潇洒,教主填的词更是圈了一大波死忠粉,九九八十一,成了b站的一个招牌。
单曲循环了无数遍,歌词早已烂熟于胸,可是当我想把词句与记忆里的西游连接起来时,却发现自己关于西游的记忆是那么苍白。“波月洞”、“孤直公”、“金平府”、“十三娘”……这些都是什么?
很熟悉也很陌生,原来我甚至从未留意过西天一路妖怪的姓名,原来几十遍西游记看的不过是一场热闹。
这当然不是剧版西游记的错,只怪我们自己太浅薄。
自西游降世而起,多少笔者再创作出自己心里的西游,戏曲、电视剧、歌曲、电影……一千个读者心里有一千个孙悟空,不过一经咀嚼,大圣就失去他的本色。
这一次我想看看师徒四人本来的面貌。
虽然中学时没到寒暑假都会有那种看名著写读后感的作业,但是老师美好的初衷除了让我对文言文望而生畏以外,就只有提升了利用互联网搜索信息与复制粘贴的技术。当年硬着头皮读完半回红楼,睡醒一觉决定放弃这一伟大事业,至于西游,仗着看过86版的电视剧,更是碰都没碰过。抱着有点恐惧也有点坚定的心情,我翻开第一页,并且做好了随时放弃的准备。
然而……我竟然看了整个一个下午,并意犹未尽。
这时我惊觉当年从红楼梦开始读四大名著,是一个多么愚蠢的行为啊!为什么选了一个最晦涩最难懂的,西游明明就很浅白,朗朗上口好像有人在给你讲评书一样!如果当年摸到的第一本书是西游……我大概早就是个爱读书的好孩子了吧。
而且有些东西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起来也会更容易,比如以前我只会看个大概情节,现在更加关注细节,也会加入一些自己的思考。
写这个就是为了记录一下读西游的感受还有对一些情节和人物的想法吧,毕竟名著需要一读再读,有一些疑问你需要像侦探一样抽丝剥茧慢慢解开,原著里面也确实有一些非常巧妙的设计值得记录。
如果说的不对,看看就好,不需要喷我,毕竟我看到的也只是我眼中的孙悟空。
下面正片开始了。
西游记一共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交代孙悟空的出身师承等等,第二部分交代唐三藏西天取经的因由,第三部分才是真正上路历九九八十一难。剧版对前两部分的说明还是太简单,以致很多细思恐极的事情都被我们忽视掉了。
我要开始划重点了,注意了哈哈!
我看剧版的时候对石猴是什么感觉呢,用两个字概括就是顽劣,东北话叫皮。但其实不是这样的……
猴子刚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时候,可以说是一种婴儿的状态,心智就跟小孩子是一样一样的,人之初性本善,猴也是。石猴每天跟谁都能玩到一起,什么也不在乎,就是穷开心么。而且无知者无畏,大家发现水帘洞瀑布以后,有猴子就说谁敢进去,在完好无损的出来咱们就认他做大王,大家一看瀑布水流那么急,都有些发怵,但是石猴呢,他想都没想就站出来了。可能是感觉到自己身负天精地华跟别的猴是不一样的,也可能根本没意识到危险。而且我觉得“大王”这个身份对他来说有一种潜在的诱惑,虽然这时候他自己应该没有意识到。
石猴对于同伴是非常爱护的,大家每天沉迷玩耍,吃喝玩乐,过着相当原始淳朴的小日子,但是奇才就是奇才,想的总是比别人多,有一天猴子学会烦恼了,而且烦恼的理由非常高大上———开始畏惧死亡。我们眼下是日日欢乐,可是有朝一日身死魂灭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一只年长的猴告诉他,方外有佛、仙、圣三者,可与天同寿。多么大的诱惑,于是从这时候起,猴子决定离开花果山,要求仙问道去了。
从开篇到这里,猴子一共面对了两次大的诱惑,第一次是做大王,第二次是求长生,一次比一次强,但是这时候的猴子还非常理智,他只有一个目的——跟花果山的小伙伴们一直过着逍遥快乐的生活。所以他要身边的人永不逝去,他要自己永远鲜活有力,所以他要求长生。
离开花果山就是离开单纯美好的伊甸园,自此以后,他将面临更多的诱惑,而单纯的猴王也将在无穷的诱惑里慢慢失去自我,一次次满足欲望,再产生新的欲望,在强大能力的支持下最终欲望比天还大,于是有了后来的想要取代玉皇大帝及大闹天宫。后面的故事我们慢慢讲。
猴王经过多年的漂泊最终找到了西贺牛洲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也就是后来师承菩提老祖学艺的地方。这里有个情节很有意思,就是菩提老祖问他你姓什么,正常人都听得懂这是什么意思,但是作者借着猴王的懵懂混沌,理解成本性的性,从而一笔点出了石猴本色。
你看猴王是怎么回答的,“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也就罢了。一生无性。”
这还是我们认识的孙悟空吗?印象里张狂骄傲、不伏天地的孙悟空,在拜入方寸山之前是个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说自己“一生无性”的可爱猴子,蒙菩提赐姓名。学艺期间,孙悟空并没有我们认为的那样“顽劣”,他尊师重道,与同门友爱,偶尔爱显摆也只是小打小闹,至少在表面上看来,大家都很喜欢他,菩提老祖也认可他的天赋异禀,学什么东西比别人快,还时不时给吃点小灶,造就了未来孙悟空战天斗地、诛仙灭佛的一身本领。
只是“一生无性”这句话说的太早,无边无际的欲望最终确实消磨了上古天真。
在方寸山之后,孙悟空只拜了一个师父,也就是后来的玄奘,但是玄奘其实是没什么武力值的,而且此后从未读过什么武功秘籍、没找到过神秘宝藏,也就是说孙悟空身上所有的本领完全来源于菩提老祖以及他自身的领悟,从方寸山出师到大闹天宫大概有300-400年的时间,此间孙悟空从一个啥都不懂的小毛猴成长为一个足矣匹敌十万天兵、杀上灵霄宝殿的战神,其中一个原因是他得天独厚的领悟力,但是我们更要思考另一个原因,那就是他的师父。
从故事背景来看,方寸山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存在,孙悟空再聪明,他不可能在三四百年间就超越一个积淀如此深厚的组织,而且从他对待菩提的态度来看,除了对师长的尊重意外菩提本身的能力是值得他俯首的。也就是说菩提是一个比孙悟空强大太多的人物。
十万天兵 < 孙悟空 <<菩提
那么菩提的能耐可见一斑,可是三百年后徒弟闹的天庭鸡犬不宁,还是靠如来制服,菩提甚至问都没问过一句,他对孙悟空的要求就只有“不许说出师父的名号,不然打死你。”
方寸山应该是独立于西游世界的一股势力,而且它的力量甚至可以倾覆整个东胜神洲。如果不是菩提追求避世隐居不知又要掀起多大的风波。
先写这么多,虽然说了不要喷我但是如果哪里有错误请指正,不想带有太多个人感情色彩,只是想客观的讲出西游(当然一定很难)。我知道这些东西可能有人早就讲过,没关系,写这些只是兴趣而已,同时勉励自己坚持读完原著。关于内容,就相当于我对西游的一个读后感吧,只是想追求忠于原作,尽量不参杂个人好恶,以描述分析为主,如果分析脑洞过大还请包涵。
好了,写了这么多也不一定有人看。不看就不看反正我开心的时候还是会继续更,略略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