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计划在落日之前我们可以到达翁丁,并夜宿此地。此行是受N同学之邀,我和C同学夫妇结伴如约前往。为了安排好这次旅行,N同学为我们精心设计,全程陪同并身兼导游,以尽地主之谊。他说翁丁的黄昏非常漂亮,特意为我们安排了这个时间节点。
从昆明出发,因为赶的是早班飞机,凌晨四点多钟就起来,等到了长水机场才发现候机厅里里外外挤满了人,人之多是我见过国内最为拥挤的机场,没有之一。情况完全出乎意料,可想登机之前我们是如何紧张和慌乱。昆明到沧源机场50分钟时间就可抵达,再乘机场大巴到耿马县城与N同学汇合,他在这里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前往翁丁的车辆。
航班准点起飞。到达沧源机场,走出机舱,太阳刚刚升起,天空一片桔红色,整个大地正从温暖的梦中舒展开来。俯瞰耿马坝子,知趣的薄雾正悄然隐退,村庄、田野、树林开始粉墨登场。机场建在山头,大巴一路下行,风暖暖地吹进车内,三角梅开得正火红耀眼。满山满眼的翠绿,高大的攀枝花树十分醒目,从很远就能轻易识别到。枝上仅存不多的攀枝花依旧鲜艳,树干的四周已遍布残花,暗示着这里的春天已接近尾声。而我生活的江南,三月下旬才刚刚步入春天的行列。
在耿马稍作休息,吃好早饭一行四人便驱车上路。车子沿319省道出城不远便开始翻越大山,山路狭窄,两车相遇就得减速小心避让,加之弯道又多,路面大多是弹石路,C同学驾车更加小心谨慎。耿马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森林植被保护得非常完好,车在林中一幅幅美景中穿行。好在来往车辆不多,C同学又是老司机,大家一路开心地聊着学生生活,一晃32年时光一去不回,青春的鬓角已如霜白了,感慨时间就像窗外的景色一样,还没来得及细品,转眼就成了别人的风景。一路上行,我们来到这段路程的最高处----新山垭口南天门,在此停车休息,回望来路,纵观美景。
我们是沿着319省道一路爬坡向西北方向行进的,当接近南天门时却拐向东北方向,抵达南天门由此突然转向180度,向相反的方向驶去,最终又回到西北方向的路线。道路在这里来了个U型大转弯,一路上爬的车子也由此转为下坡,也成为了这段行程的转折点。一路只知道车子不停的在山里转来转去,辨别不清方向,只有到达这样一个坐标点才能厘清来时的路线。尤如此次我们相聚,彼此都进入了人生的后现代生活,每次新的旅程对我们都有不同的意义,友情的珍惜也更为强烈一样。居高临下,南滚河自然保护区似有一层薄雾隐隐约约蒙住了景物,一切看得不那么真切却都真实存在。看似不强的阳光,在薄雾的反射下光线更加刺眼,迎着光线的方向,不得不眯着眼睛搜寻着世界。无边无际的山峦被绿色覆盖,此起彼伏由深入浅,在阳光的照耀下那份清新的翠绿日渐加深,渐入成熟。一位披裟的小沙弥进入了画面,橙红色的衣着在这片蓝色和绿色的世界里尤为突出,他含颌止步向我们双手合十问候。突如其来的相遇令人惊喜,为我们的旅途增添了意想不到的亮色,我们要求与他合影留念,他欣然趋前来到我们中间,微笑始终沉浸在他的世界,温馨甚至有些腼腆。山路沿山顺势而为,一路有一路的风景,一程有一程的发现,一处有一处的精彩,慢慢走,欣赏啊!
车行至坡底,一条河流横隔在眼前。N同学告诉我们,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南汀河,沧源的母亲河。河面不宽,河水混浊较为湍急。我们沿河而下,跨过大花桥,向西南方向行驶,进入孟定坝子。孟定坝是受南汀河侵蚀并堆积而成的冲积型宽谷盆地,四面被山丘环绕,南汀河从东北流向西南并穿过整个坝区,处于北回归线附近。孟定镇隶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它和版纳、瑞丽被誉为傣乡“三姐妹”,地位可见不一般。进入镇上的路边有成片新建的商品住宅,大多空置,人气不旺,有传言县政府曾打算迁来此地。入城N同学带领我们到老街游览,这里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街上的行人都是夏天的穿着,而我们还是长衫长裤,走得浑身是汗。农贸市场如同迷宫,摊主们把商品都往路中摆,使得原本就不宽敞的道路更加逼仄。商品十分丰富,有的水果、食品我从未见过,再加上摊主穿着民族服装,让你感觉来到了东南亚的某个国家。
吃好中饭离开孟定到达清水河口岸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清水河口岸属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我们隔着南帕河和南汀河眺望缅甸,在145号界碑前留影,匆匆辞别,继续赶路。我们再沿319省道逆南汀河返回,在上游跨过南定河桥沿261县道顺河而下。进入孟定后南汀河就一直未脱离过我们的视线,它现仍在我们下方急速向西南驰去。车子越开河谷越深,甚至头要伸出车窗外才能看到谷底的河水,这才发现我们已经行驶在峭壁开凿出来的公路上了。河流深深地切开一座座山峰,覆盖两岸的森林层层叠叠,蓝天下那些生长起来的绿色屏障拔地而起,直指青天,任凭风在峡谷中穿行。在芒卡境内我们与南汀河分道,河流一如既往向前,在缅甸境内与南下的怒江汇合,进而融入印度洋。一条不知疲倦的河流在奔驰中最终成长为大海,为自己找到了归宿,赢得了永生。
旅行中我一直对行进的方向有着特别的关注,我把这种关注视为整个过程的一个部分,换一个视角来审视这个世界,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发现和体验,它有时比眼前的景物更为丰富,更有趣味。
日落之前无论如何也赶不到翁丁了。途中我们甚至取消了停留班洪的计划,以争取时间赶路,1934年在这里曾经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班洪抗英事件”。加之沿途二级公路正在施工修建,县道一路交通管制,走走停停,眼睁睁看着夕阳一点点消失殆尽。到达翁丁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了,天早已全黑。
翁丁一片沉默。在N同学带领下,我们借助着手电筒光亮深一脚浅一脚摸到村头,呆立在黑暗之中,只有几只昏暗的灯光在不远处提示这里有人家。来过这里多次的N同学也辨不清方向,估摸着带着我们前行。黑暗中失去了参照物,身体的平衡开始不稳,十分小心的在石子路面一步步探出脚步,唯恐被黑暗吞噬。突然,听到从前方的某处传来溪水的声响,渐行渐近,随后蛙鸣的声部开始出现,进而连成一片,加入到了夜曲的和声。偶有萤火虫在路旁闪烁,新奇不已,待向前细看却不知去向。清晰的银河仍是那样令人着迷,只是已经久违。仿佛回到了孩提时代,即使黑暗也是如此的美丽。
我们左转右转上坡下坡,终于来到一座屋前,N同学说这就是我们今晚住宿的地方。屋内一片漆黑,N同学大声呼叫房主老肖,却无应答,连叫几遍还是无人,不得不转向屋外隔空向黑暗喊话,引来远处几声狗吠。我们只好借着手电在屋中乱照,找到了电灯开关,这才迎来一片光明。这是一间典型的佤族杆栏式结构木屋,旁边有楼梯可上楼,下面是敞开式的客厅。客厅旁边的一侧是厨房、客房和卫生间等,房间用竹子和竹篱笆作隔断隔开。沿着竹篱墙边桌上摆放着生活需要的家什、器具,另一边挂满了出售的各种佤族特有的棉麻衣物、帽子、桌布、毯子和挎包等,招贴画上的一位佤族女性老人口含旱烟斗注视着我们。房门都不上锁,令我们好奇,任何人都可以进入这幢屋子的每间房子。客厅很大,前面有拦杆合围,地面用地板敷设,容纳四、五十人不成问题。中间是用原木围起来的大火塘,长方型,塘内那些灰烬里似乎还有余火,架有柴禾的火塘架上有只熏得漆黑的水壶,好像主人特意安排它蹲守在这里迎接我们。我们便与这只水壶一起,静候主人的出现。
老肖是从屋后进来的,中等个子,皮肤黝黑,脸部轮廓分明。他进来三二下就把火塘的火引燃,忙着为我们烧水沏茶,再到厨房为我们做饭。今日最辛苦是开车一天的C同学,安全到达目的地,晚饭有了着落,这才放松下来,开始喝茶聊天。老肖手脚麻利,三、两杯茶的功夫做好四菜端了上来,炒腊肉、包心菜、豆腐皮和火镰菜拌豆豉,很普通的家常菜,这对劳累一天的我们来讲胜过任何美味佳肴。大家围拢过来,也请老肖过来一起和我们喝酒。老肖话不多,汉话讲得很好,有问必答。
翁丁是什么意思?
噢,下雨就有雾的地方。
寨子有多少户人家啊?
寨子有107户人家,700多人。
寨子规模算大吗?
翁丁寨在佤族中算是一个中等的。
我们还得知,其实老肖只是这座房屋的总经理,房子的产权属村寨,专门用来接待游客,他和妻子一起管理。除此之外村寨中还有六、七户人家也开了民宿。老肖的住房在寨子的另一头,他是听到我们的喊声,看到房子的灯光后知道有客人来了。几杯酒下肚,话越讲越亲,老肖也待我们像朋友一样,不停地敬酒。气氛上来了,我们也不把老肖当外人,请老肖教我们佤族语,他一句我们一句,不断地纠正我们的发音。教了很多单词,我只记住了喝酒叫“你不来”。N同学就说:“你不来,我来,干了这杯。”大家就这样吃一筷头菜,敬上一杯酒,听君一席话,酒香四溢,笑语满屋,夜色人生。
翁丁隶属于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民族乡,有近400年的历史,是中国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佤族村落,村寨内保留着最为完整的佤族传统杆栏式茅草房,有较为完整的佤族图腾、寨桩、祭祀房、神林、木鼓房及传统家庭式的手工艺作坊,是佤族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国最后一个由原始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部落。在与老肖的短暂接触中,我们也感受到了佤族兄弟的善良真诚和这里淳朴的民风民俗,来到这里真是到家一样舒适放松。黑暗中传来阵阵歌声,老肖说那是村民们在排练节目,重大节假日和活动都要为旅客表演的,我爱人也在那里排练。酒足饭饱,意犹未尽,各位穿上民族服装,与老肖合影留念。不久,老肖的爱人也排练好来到这里,默默无言忙进忙出为我们准备床铺。
已近深夜,想到明天还有活动大家才散去。我的住房在楼上,四壁竹子,茅草屋顶。屋顶有个天窗,不高,我推开竹篱编织的窗户,撑起外层防雨的茅草帘子,清风袭来,星宿满天,不由得哼出一句:萤咏星光耀,蛙鸣茅草香。
明天的翁丁让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