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叔说
叔特别羡慕那种人:
无论社会多么嘈杂,总能独守一片空间做自己喜欢的事,读书、作画、养花、垂钓……
不管生活多么琐碎,总能一如既往的从容和优雅,笑容里都透露出一幅岁月静好的模样。
之所以羡慕,是因为大多数人做不到这种状态。
我们好像一直都在赶路中,每天忙得根本没办法静下心来做一些让自己沉淀下来的事。
其实人生不过匆匆数十载,经历的越多越明白,人生不是活给别人看的,是过给自己感受的。
今天叔想把这本《心静的力量》分享给书友们,希望能一起,在素色年华里,展一卷心瓣,绽一份静心。
- 01 -
心静,是降低欲望
有句话说:“私欲日生,如地上尘。日不扫,便又有一层。”
人的欲望如同尘土,欲望一生,心尘便起。一天不打扫,心上便铺满一层。
唯有心静,才能降低欲望。
听过这么一则故事:
有个小木匠,他奉命为鲁国公制作悬挂钟鼓的木柱。
木柱的雕刻成品精美绝伦,见过的人都感叹这是鬼斧神工。
鲁国公因此召见小木匠,问他是如何练就这么精湛的手艺的。
小木匠说:我准备做工之前,会进行斋戒,以此来静养心思。
斋戒到第三天,我忘记了“庆赏爵禄”;斋戒到第五天,忘记了“非誉巧拙”;斋戒到第七天,我已然达到忘我之境。
之后,我才开始进山寻找合适的木材,心静了,自然就做的精细些。
正所谓“一念心净,处处莲花开”。
心静才能听到万物的声音,心清才能看到万物的本质。
去除束缚人心灵的功利欲望,心境安宁清净,才会有撇开浮躁的力量。
一千多年前,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劈头喝问一句:
“田园将芜,胡不归?”
对陶公来说,登庙堂之高,与人争名逐利,始终比不过在心中修篱种菊的这一份平静。
思想家庄子,高官俸禄面前心如止水。
他说,人生苦短,不应被欲望所左右,守一份静心,才可以做最真实的自己。
心中无挂碍,人乃有所安。
静心,就是一种安身立命的通达。
人活一世,需要去修一颗静心,去放下那些纠缠在生命里的繁杂欲望,如此才能真正享受到生活的安宁和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