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个伟人说自己从来不看报刊杂志,因为都是快消产品,被时间过滤成为信息垃圾,最后转瞬即逝,读这些就等于浪费时间。曾经的我深以为然,再加上制度环境所迫,于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不闻窗外事地读了十几年,如今也被时光推到了社会大圈子的入口,这才发现此名人之名言误人已深,今只就二胎这一热点来聊一聊。
我是一个独生子女,我从小到大的同学里,百分之九十五也是,不是的那一定是我们要抓的政策漏网之鱼。但我对这些小鱼儿其实颇为喜欢,正是因为稀缺,听闻哪个同学还有亲哥哥妹妹之类,就很欣喜,甚至是艳羡。偶然见到了同学家的弟弟妹妹,也特别喜欢逗他们玩,但也只是玩,从来不会想过自己愿不愿意有兄弟姐妹,没想过有了争吵会怎么办。所谓的艳羡也只限于回家了有人陪我玩,有能比同学更亲密的人能听我讲心里的小事情,毕竟大人说那是有血缘关系的啊,至少他(她)会向着我的,不是吗?
我的同学多是独生子女,我伯叔姑舅姨家的也是。却正因为这样,我和近亲家的孩子共同的记忆就只限于小学暑假在外婆家一起肆无忌惮地玩耍、过年时的守岁、饭菜和新衣服。初中开始,见面的机会愈发少,导致到今天,我们对彼此的了解还不如我对大学同学的认知。我们的关系是模糊的,是那种没有共同话题和经历的迟钝,明知我们是有血缘的亲戚,却有种莫名的尴尬。友好和亲近被时间包裹了一层又一层,这样又需要长辈来拉近我们的关系。
所以我常常在想,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不同地方读书、上学的日子太紧张了吗?但我们谁也没有想起来学习之余给对方发一个问候,我们的关注点都在自己的小家庭,在自己和围绕自己的同学、大人身上,至少有很长很长时间我是忘了他们的,甚至忘了我也觉得无所谓。可是上大学以来,我会想到我的表弟堂姐们,想到当上一辈老去,当我们步入社会,遇到难题的时候,谁还能凭着血缘第一时间来扶持我记挂着我?虽然我想到这些,也是基于自己对于步入社会的惶恐。
所以你知道,我的成长,基本上就是我一个人的成长。学习上有重点初高中的老师和课外辅导班,经济上有父母和姑舅爷奶,生活里有一众我们小区和小城里的孩子,实在要消磨时间了就去读小说,从纸质经典到网络青春。但生活的问题总是伴着成长层出不穷,有的在小说里描述过,有的同学经历过,但总有的,是我找不到和我一样的人的,尽管我始终位于核心家庭的中心,这个大家族的关爱都在我身上。那是独特,也是种孤独。十几年来,这种状态造就了我的性格,以及其他一些人际交往的特质。
我们这一代人,听着孔融让梨的故事长大,却很晚才学会分享;听着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自己却至今做不到那种勇气和担当。如果说我曾经受益于独生子女政策,那么到今天,该反思的是我们因此失去了什么。
正如你已经看到的,我们自私,吝啬,不会分享。视野太狭小,只会索取,不懂得感恩和照顾别人。而这一系列不足,都将在步入大学和社会后让我们活得千疮百孔。大学这座象牙塔,对高考完的孩子们来说就是一个小社会。它给你脱离了父母的无限自由,也把你扔到一片同龄人构成的汪洋大海里,把你的骄傲和自尊撕碎,令你在无数次风暴里被碾压,然后你才可能脱胎换骨般醒悟,去重生,去成长得优秀到足够碾压别人。如果说这座象牙塔太温柔了,总会原谅并指出你的过错,那么社会这一关总会让你低头,鲜有温情。我的同龄人里,有恋家到极致的乖乖女,也有独立大胆又大方善良的人,而后者讲述她的经历时,我是讶异而后钦佩的。
这是成长的继续,一个独生子女总有一天要弥补回他(她)所缺失的东西。
开心的是,二胎政策终于落地了。从单独二胎到全面二胎,二胎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周边的女老师们一个个接连请产假,喜获二胎,票圈里晒宝宝晒幸福。但也有老师调侃这辈子工资除了买不起这座一二线城市的房,又多了担忧就是养不起第二个娃。细细想来,大街上遇到的腆着肚子的准妈妈们比往年多了不少,周遭谈着代购宝宝用品和计划生娃的夫妻们也不在少数。
迎着红政策,婴儿潮席卷而来,但这也意味着这一代的宝宝们和他们的父母未来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出生之前的准备工作,小宝宝们就要比大宝宝让父母更为操心。产检要提前几个月预约,妇幼保健院的床位紧张,刚刚产后的妈妈也被逼得要早点挪窝。长大了,重点幼儿园、小学、重点初高中周围的学区房都是要父母预备奋斗着的;更多的peer pressure让课外补习班的收费一路名正言顺地走高,这还不包括医疗与教育资源的紧张可能引发的社会配套服务下降,质量参差不齐,差距进一步拉大。然而未来五年内,即使公办学校的压力增大,宝宝们还是不得不背起小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毕竟他们的出生当年带给了一家老小多么难得的欢欣啊!对于女性而言,如何兼顾孩子与工作,也成为职场准妈妈们与用工单位的一场博弈。
政策刚落地,境况就如此紧张,那么我们这一代人的孩子,又会面临怎样的未来呢?
不过话说回来,至少近几年,我将有更多的表弟妹了。我常常想,一个人,一个家庭,在国家政策的管控下,是多么渺小,毕竟我们家未来应该也只有我一个孩子了,我们这一代在一批批人口浪潮中的政策特殊性也马上会被湮没。越是认识到渺小,越是希望家族人丁兴旺。
但也没什么后悔的,毕竟我们这一代见证了九零年代以来中国变化发展最快的二十多年。懵懂记事以来看着父母由底层一步步打拼到如今,我们明白父母的艰辛。虽然这份理解比不上七零八零后的长辈吃过的苦,但看到如今的宝宝们上下学父母车来车往的接送甚至各种代购的衣服用品,我是释然的,也是怀疑的,我在想这一代的宝宝们将来是否能如前三代人那样认识到父母的付出和苦心,尤其是从小就在这么优渥的物质掩盖之下?
我不是说必须要在艰苦的条件下才能彰显大爱,毕竟每个时代有各自的幸福和不幸,但正如杨绛先生说的,身体经受的折磨足够了,灵魂才会自然坚强起来,性情才会丰富、完善起来。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尽早规划,未雨绸缪。希望我们的弟弟妹妹等一众宝宝们,能够带着爱与感恩成长起来,毕竟你们又是新一轮八九点钟的太阳,又会带着红领巾,举起右手宣誓,不是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