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对接触到的许多东西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是求知欲最初的雏形。但是在不断的探索外部事物的过程中,难免儿童会频繁的犯错误,甚至是同一个问题犯错好多遍。
有些家长感觉很苦恼,甚至觉得闹心,怀疑自己家的孩子是不是智力水平不够?去医院等地方做了个儿童智商测试,结果发现智商很正常。于是慢慢的对孩子失去耐心,认为孩子做事情就是不认真不专心,嘴上一个劲儿的说孩子笨,这点事还一个劲儿的做不好。
还真不怪孩子,这个阶段儿童健忘是一种生理本能。这个情况在很多家庭中都比较常见。很多孩子,特别是在2到5岁的儿童,总有一个阶段是在犯错误的过程中,一路磕磕绊绊的长大的,过了这个阶段就将会迎来一个质的飞升。
儿童的大脑发育的尚且不够健全,在这个阶段,许多儿童初步形成了自我认知的雏形。当自我的意识产生后,会对外界的东西感到好奇。而这个好奇就是不断探索。
比如小孩子看到什么东西都想塞进嘴里尝尝,能不能吃。这是源自于千万年来的优胜劣汰法则,在生命进化的过程中找不到食物的物种自然被淘汰。儿童这个阶段还是以本能性的行为反应为主,这个本能就是生本能,即求得生存下去的本能,尝试能不能吃是为了避免饥饿,是大自然的演化结果。
父母这个时候强行禁止去尝试吃东西,会有一定的效果,但主要还是儿童自己通过体验获得的印象比较深刻。因为儿童目前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不是依赖言语的交流,更依赖于感知觉和形象化的场景来巩固印象,而获得信息的最佳主体还是儿童自己。
有些被家长言语或者行为禁止的事情,儿童自己并没有感觉到这个事情对生存的危险,仅仅感受到的是没有得到满足的不良情绪,而儿童的大脑这个时候在高速发展,会自然而然的剔除一些消极的情绪记忆,只保留对生存有威胁的一些记忆,所以儿童常常睡醒一觉后依旧同样的错误。
在家长的不断灌输下,有些事情得到了儿童大脑的主观重视,然后通过巩固和强化来避免犯错。但是,这时候引起大脑重视的并非是源自外界对自身生存的危害信息,而是频繁产生的消极情绪。
也就是说,家长的不断灌输其实强化了儿童的消极情绪才让大脑主观重视起来,甚至把这种情绪同归于对生存的威胁。可见家长教育的方式对儿童有多大影响。
其实儿童不断犯错误是自我探索和保持积极兴趣的一种方式,在不断加深巩固记忆的同时,也包含着世界观社会观的雏形。当然,在这个时候,有些很危险的事情是绝对不能尝试的,可以结合儿童大脑记忆特点来让孩子避免此类错误。
比如儿童通过形象化场景来巩固印象,这一点就可以应用到生活中。早年看过一个案例,有的孩子对家里的插座很好奇,总是想用手指捅插座孔。有个母亲把孩子叫过来,然后拿出一根火柴投进去,然后趁孩子不注意拔出来引燃,告诉孩子:“你看多危险,你手指头伸进去就会被烧着了。”很有效果,自此孩子懂了电的危险之处。
每个家长都是匆匆忙忙没经过培训就上岗了,所以都是在摸索过程中不管改正自身的教育方法。懂点心理学和教育学对儿童的教育很有帮助,推荐大家看一本书,《自卑与超越》阿德勒著的,可读性很强,并且能为自我成长和教育孩子提供很多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