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同学问题】
肾气丸吃上火,可以用赤豆当归散,容易发痔疮的人也可用此方。
桂枝新加汤(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劈),人参(三两),生姜(四两,切)
右五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7.31】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主之。
“发汗后”:发汗都是用的麻黄汤后,会汗孔开而不闭。汗有心的能力、血的营养,发汗一定会伤血伤心阳。所以发汗是把感冒驱走的同时,也有可能有风湿气进来。
“身疼痛”:这是闷闷重重的痛。
“脉沉迟”:皮肤肌肉上面的气少了一些,就剩下面的了。“脉沉”指人比较虚弱,营气卫气都比较弱。“迟”说跳的软趴趴的。
所以:
发汗发伤了——人参——补充水分、津液
推出湿邪、风邪——生姜——经过桂枝汤的路,把邪从营推到卫
【煮法】
一斗二升,煮取三升——汤剂会变得很温和,走的很慢,所以是发汗发伤了的汤而非感冒用的汤。
【宋本是要加芍药】
芍药可以帮助人参的津液快速推到肝。
血不够、有抽筋感觉,可以加芍药护营血。
关于人参:
《神农本草经》
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人参一定生在山之阴(太阳照不到的地方),这个药有个意愿,想做人,所以人参很像人的气格,很高。
【介绍几种参】
上党人参:因为偷盗绝种了。
太子参:补气温和,用于调肺,久咳不愈的人可用。
东洋参、西洋参:药性偏凉,补气很好,补津液也不错。(比较贵)
辽参、高丽参(红参):非常燥热,含服会口干舌燥而非清凉生津。
(jt建议张仲景里说的人参用党参代替,他觉得人参是很难用的一味药)
人参虽然补气,但是气是凝聚不散,所以感冒时用会束邪。补性是补五脏,不补六腑,属阴。有的入脾,有的入肺。
救逆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桂枝(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牡蛎(五两,熬),龙骨(四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7.84】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误用汗法:重热逼汗时,汗流太多造成表阳虚,血管里营气会被逼出来、血液的气会渗出来。气渗出来后,血液会变质,有血浆渗出,皮肤会发黄、类似胆色素。(火逆症状)
这种情况,需要用桂枝汤打底(通行营卫),加牡蛎(抓血管里流失的气),加龙骨(抓身体流失的气)。
(当遇到不能发汗、发汗必动惊的少阴病,不小心用麻黄、桂枝发汗,就会遇到这种情况)
关于龙骨:
《神农本草经》
龙骨,味甘平。主心腹鬼疰,精物老魅,逆,洩利脓血,女子漏下,癥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齿,主小儿、大人惊痫,癫疾,狂走,心下结气,不能喘息,诸痉,杀精物。久服,轻身,通神明,延年。生山谷。
龙骨,是古代巨大动物的骨头,很抓气(想象古代动物的骨头想念灵魂)。古代生物的肉可以炼出凡士林,很生肉。
生用,抓身体的灵气,有补益效果。锻用,抓灵气力量比较弱,收涩力强。
龙骨可以导气归元。
龙齿,专门入肝收敛魂,专治离魂证,惊痫癫狂跟肝有关系。